恒大地产股香港受热捧 最高认购金额64.6亿港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恒大地产股香港受热捧 最高认购金额64.6亿港元
2009年11月02日 15:07 来源:燕赵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省会“地王”恒大地产,在香港股市众多国内房股招股反应差强人意情况下,却一枝独秀。恒大地产(03333)截止9月28日,公开发售录得46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接近300亿元,国际配售更超购达11倍,周四(11月5日)挂牌。

  近期多只国内房股招股均未获足额认购,其中卓越置业(01028)更成为今年首只搁置上市新股,不过,恒大本次招股在获得新世界(00017)主席郑裕彤等多名富豪捧场下,成功跑赢同期多只新股。

  消息称,截止9月28日,恒大获散户热捧,以当时超额倍数计,冻结资金约304亿元。按招股章程,超额15倍至50倍内,需要重分配国际与公开发售比例,预计从配售回拨后,公开发售的股份为4.8448亿股,占总发售股数3成。据悉公司不倾向高位定价,上市后股价有上升空间。

  香港富豪热捧

  恒大称定价太低

  在9月19日,恒大地产在香港举行上市投资推介会,当时就获得了不少香港富豪的到场支持。市场消息说,久未“沾”新股的首富李嘉诚,最近也加入热捧行列,出现在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名单中,已被确认的是其以1亿美元认购恒大地产。其二是众多富豪加入认购行列包括郑裕彤、刘銮雄及中渝置地主席张松桥等,各会认购约1.5亿至2亿美元股份,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亦有买入。当时郑裕彤明确表示:“我系钟意买恒大。”郑裕彤认为,恒大销售额大,且觉得其减价后很值,所以入市捧场。

  另外,在招股的当天,恒生银行还宣布,为认购恒大地产的客户提供“一口价”新股贷款优惠,实际年息低至1.35 厘。股票受热捧也让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后悔:“定价太低,卖得心痛。”

  每年稳定派息

  前景亮丽

  在新一波上市潮中,恒大地产最具代表性,在推迟了一年多以后,恒大此次上市之路走得出奇顺利。为了保证此次上市成功,恒大采取了低价格和融资规模减小的策略,据最终招股材料显示,恒大地产以每股3港元至4港元定价,相应市盈率5至6倍,最高融资额为64.6亿港元。根据恒大2010年预期净利润计算,每股资产净值折让为39%至54%。

  有市场人士分析,由于公司土地储备大、地价便宜、布局合理;同时其财务稳健,持有现金总额达100亿元人民币,预计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另外,恒大地产计划每年派发盈利的10%作为股息,预计这也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大因素。近一个季度,恒大销售异军突起。据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恒大地产已经签订23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合约,较去年同期的54亿元增长3倍。

  明年盈利暴增

  提升行业龙头地位

  作为内地土地储备量第一的房地产商,恒大的土地品质高、成本低。总建筑面积达到5120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约为445元。该集团重点进入具有庞大增长潜力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同时将会透过把握主要省会城市及邻近范围的高增长地区内的发展机遇,继续提升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行业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依据全国拓展的战略计划,该集团派出专业团队到全国主要省会级城市开展土地收集的前期工作,相继收购了大批优质土地储备。目前,恒大已经成为进入省会级城市最多的开发商。极为优质的土地资源分布于广州、天津、重庆、沈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长沙、太原、昆明、合肥等24个主要城市,绝大部分位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不仅有利于恒大从容应对单个区域市场波动的市场风险,同时为赢得更高增长奠定基础。

  优势管理团队

  获投资者青睐

  该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较早前在招股记者会上表示,展望未来,该集团的业务策略会持续优化及善用标准化运营模式,维持多元化产品组合,以住宅物业为主,专注产品品质,实现品牌的飞跃;维持大规模低成本土地储备,应对日后发展需要;同时持续进行大规模快速的物业项目发展及战略性集中发展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地区。

  恒大地产集团成立于1996年,对于一个企业成长而言,13年的时间并不算长,恒大能够在此期间完成由区域性公司到全国性大型房企的跨越,正是恒大独特的管理模式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恒大管理的最大亮点在于通过“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房地产开发建设从上到下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运营模式。以标准化的流程及业务运营体系来推动公司发展。除了管理上的显著优势外,人才方面的优势更是被看作是恒大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以素质过硬、执行力超强闻名业内。

  本报记者 刘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