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报告显示开发商死扛房价会“死”得很难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业绩报告显示开发商死扛房价会“死”得很难看
2010年06月09日 15:2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率先开启降价游戏的恒大地产终于等来了“名利双收”的回报:昨日,恒大地产在香港公布了实施降价策略以来的首个月度销售成绩。数据显示,5月楼盘降价后日均销售额是此前半个月日均销售额的2倍多,5月份总共实现销售40.5亿元,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实现环比上涨8.3%。不过,羊城晚报记者也从该集团昨日公布的数据发现,其成交均价并未有如预期(八五折)般大幅下降,而是仅略降了2.2%。

  纵观近期陆续出炉的5月房企销售业绩报告,死扛房价者普遍“死”得比较难看。万科、龙湖、富力、雅居乐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销售下滑,而只有主打二三线城市的恒大、碧桂园逆势取得“红五月”。

  首先降价的恒大所取得的业绩与坚决不降价公司大幅下滑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这会不会成为开发商制定价格策略的参考?尽管此前万科表示要降价来适应市场,恒大总裁夏海钧昨日也称“打折不会停”,但是否会有更多房企加入降价行列,目前看来,不少开发商仍然举棋不定。

  1

  是真降价还是假摔?

  数据显示,恒大地产在5月期间,实现合约销售40.5亿元,创下今年以来该集团单月销售的最高纪录,合约销售面积64.0万平方米。从销售金额上看,恒大地产不但没有像其他开发商一样出现负增长,相反,环比涨幅为8.3%,同比涨幅更高达328.6%。昨日,该集团总裁夏海钧总结,打折计划对集团销售起到立竿见影的正面作用。

  不过,恒大地产的销售均价,没有因为其“打折”行动而出现明显下降。其5月份的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6326元,仅环比下降2.2%。而此前,该集团曾经公布,降价行动以来,集团均价下降幅度为5%-10%。

  对此,该集团解释,5月新开盘南昌恒大绿洲别墅产品,加上八五折促销后广州恒大绿洲等高价盘销量上升,令销售均价跌幅较小。如剔除上述高价项目影响,5月销售均价相比4月下降6%左右,符合此前的预期。

  2

  不降价将资金链吃紧?

  5月6日,恒大地产高调宣布对旗下楼盘实行八五折优惠,万科新盘开盘价也低于市场预期。恒大、万科为何率先降价,是房产商资金链开始紧张,抑或仅仅是一种姿态,还是房产商新一轮整合的先声?

  针对这些说法,昨日恒大高管表示,销售增加的确让恒大地产现金流进一步提升。统计显示,恒大地产截至5月底,现金余额为港币199.9亿元;尚有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257.5亿元人民币。“在调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将重回‘现金为王’的时代,恒大地产率先让利促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现金流量,以准备在地产低潮时期推动行业洗牌。” 夏海钧直言,恒大今年年初发行了两次债,就意味着预见到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房企销售不好,没有新的融资渠道,必定面临资金链紧张,这是我们对大势的判断。”

  中原地产一位分析师指出,每一轮地产低潮时期都是行业洗牌的良好时机,拥有大量现金的地产公司可以借助地产低潮时以更低的价格拿地,进而实现超越。

  3

  一线城市房价继续“猪坚强”?

  在近期发布的5月成绩榜中,跟大多数房企下滑截然相反,与恒大一样业绩飘红的就只有碧桂园了。而两者相似之处,除了合理定价之外,都受益于二三线城市战略布局。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涨幅过大的一线城市是本轮调控中的重灾区,而二线城市则相对健康。正如夏海钧所言,恒大逆势增长,与广泛布局于二、三线城市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恒大目前进入的25个城市中,其中96%为二、三线城市。

  尽管没有像恒大高调地吆喝“降价”,但只要真正付诸实际行动者仍然是有回报的。碧桂园虽然并非全国楼盘全线调价,但也有部分楼盘价格如凤凰城的优惠还是很吸引的(购买立减4万元),再加上长期坚持的“高性价比”策略,此前的价格并不高。根据日前碧桂园公布:5月实现合同销售额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34%;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8%。有分析师认为,如果碧桂园的降价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成绩单可能会更漂亮,销售数据显示,5月销售同比虽然增长三成四,但环比4月还是减少了8亿元。

  但无论如何,总体而言,开发商们5月的业绩显然已被“降价”而分化了。

  高通智库总经理张宏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来看,房地产商存在一种“饱腹感”,饥饿感并不紧迫,所以行业整体还是“扛着”。但在政策不出现回调的情况下,降价是迟早的事情。

  有地产人士分析,如销量持续低迷,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降价潮中。

  记者赵燕华、实习生谭抒茗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