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广州楼市成交量腰斩 第四季度房价或回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黄金周广州楼市成交量腰斩 第四季度房价或回调
2009年10月12日 11: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场价格战的风暴正在酝酿。

  黄金周卖得好的都是高性价比的楼盘,很多开发商没有想到,自己准备的“中秋大礼”居然没能送得出去。

  阳光家缘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广州楼市一手住宅总成交量992套,这个销量只有平时的一半,持币观望者开始与开发商展开“拉锯战”。

  “价格上涨太快,从7月开始,市场行情就不是很乐观”,昨天,有业界人士表示,黄金周这块“验金石”让开发商考虑调价,一场力保全年销量的暗战或在第四季度拉开大幕。

  穗楼市寒流冷了谁的心

  黄金周买房者作壁上观

  “真没有想到,黄金周看房的人比预期的少!可能是最近价格上调的缘故。”昨天,有楼盘销售小姐对记者表示,他们提前准备的促销礼品都没有送完。

  阳光家缘官方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广州楼市一手住宅总成交量992套。有业界人士认为,销售陷入僵局的原因可能是,黄金周前不少楼盘已提前“出货”成交;有开发商主动放慢出货节奏保证利润率;因楼价高企,不少市民已产生抵触情绪。

  寒桐投资总经理韩世同认为,国庆黄金周的冷热还不能单凭这几天网签情况来判断。还应该要看节前抢闸推盘的销售情况,以及节后网签量的变化,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真实的判断。

  就算是节后网签情况有所回升,也改变不了销量总体下降的事实。民间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和广州搜房网统计表明:10月1日至8日,广州105个楼盘共签约了1242套,数据比阳光家缘好看一点,但依旧是今年以来的低位。

  “目前楼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成交萎缩已是必然。”韩世同认为。数据显示,八月份楼市的成交均价为9625元/平方米,目前已经超过2007年的高点。而成交量应声回落,中金公司数据显示,广州市场从6月开始成交量回落明显,成交套数跌至2009年底部(剔除2009年春节淡季数据),目前仍未走出底部。

  “价格是僵局的‘系铃人’。”东方证券高级分析师魏博调研总结了目前买卖双方的心态。卖方心态:行业长期供需紧张,直到现在新开工还没有跟上;宏观经济及财政对房地产行业依赖,让开发商吃了定心丸;地王频出造成的价格比照效应;2008年内忧外患下房价跌幅仍有限等。

  而买方心态则是,今年房价上涨幅度已经很大,短期内的大幅上涨导致房价短期内面临回调压力;预期投资型需求在此价位继续入市的可能性较低,一是因为防通胀预期导致的投资需求已经得到部分释放,二是因为除非短期再有30%以上涨幅,否则投资型需求此价位介入收益甚微,而短期再大幅上涨的可能较小。而自住型需求的承受能力有限。

  魏博认为,房价大幅上涨后造成卖方惜售、买方或谨慎或超出承受范围,加之政策的微调也是由于房价的挑衅,所以价格是成交量下降的首位因素。解铃还须系铃人,僵局的打破还要靠双方的退让及价格的调整。

  僵局破解的三种可能

  第四季度房价或回调

  解铃的方式有多种,第一种可能是卖方直接降价。魏博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卖方目前没有压力,今年开发商的业绩和销售回款目标早已完成。

  但买房者的观点与此相左,近日搜房网进行的一项买房意愿调查显示,有85%的被调查者认为“十一”长假过后房价会下跌,因此,近八成的购房者不会在“十一”期间出手买房。参与调查的人士中,有九成的人选择观望。买房者形成共识,近期楼市“成交量跌”,有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房价短期内涨幅过大造成的。当问到“哪些因素会促使你不再观望而出手买房”时,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房价下跌”。

  事实上,随着成交量的进一步下滑,上海、深圳已相继有开发商降价卖房。而僵局破解的第二种“买方追涨跟进”不大可能。魏博认为,短期内这种可能性也较小。

  最具现实意义的是第三种可能,买卖双方“隐性”让步,继续僵持,消耗时间。魏博认为,住房消费的效用是具有时间价值的,目前僵局的打破也有赖于时间发挥作用,即让买卖双方均作出隐性让步。一方面随着CPI的上涨,卖方不变的房价实质上的相对价格是下降的;另一方面,时间也可为买方积累财富、增加购买力。

  但这一点恰恰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由此减弱。魏博表示,最坏局面就是僵持和时间的消耗。

  值得期待的是,供应的增加可为僵持局面的打破提供“润滑剂”。供应的增加一方面在具体楼盘销售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销售量;另一方面,供应的增加意味着可选范围的扩大,在垄断竞争的行业,选择的多样化即可增加消费者效用,促进成交的增长。中金公司也认为,随着十月中下旬和十一月份供应量的上升,成交量将呈现环比小幅回升态势。

  本报记者 戎明迈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