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通州二手房价应声落 平均下跌近两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新政下通州二手房价应声落 平均下跌近两成
2010年05月11日 17:39 来源:法制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说之前的通州楼市是高速列车,那新政就是一脚有力的“刹车”,现在市场则开始渐渐“倒车”。从仨月涨五千到半月跌一两千,政策影响通州房价“变天”,正在跌回三个月前的水平。

  现象

  “挥泪甩卖” 单价直降8000元

  “只要能出手,便宜个七八千元也卖。”近日,政府一连串限制房价的政策发布以后,“虚火旺盛”的通州二手房价开始“去火”,有些着急的房主甚至自降房价抛售。

  距离城铁不到2公里处,市民陶先生有一套约110㎡的三居室。眼看通州的房价一路走高,他便以250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每平方米将近2.3万元。

  “两年前买的时候是8000多元/㎡,相当于赚了近三倍。”但是陶先生没想到,在网上散发广告后一直没成交,对方总是摇摇头说太贵。

  4月份以来,随着打压房价的政策出台,来看房的人几乎绝迹。在外地经营生意的陶先生急着用钱,无奈之下只能决定“挥泪甩卖”。

  “先是降到了每平米2万元,还是没人买。”外地的生意催钱越来越紧,他又在一周内降了两次价,最后咬着牙将房子以1.5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

  “好在没耽误事,虽然比最初赚了一倍的钱,不过比起年初的时候还是亏了不少。”陶先生不甘地说。

  数据分析

  通州二手房成交价 平均跌幅近20%

  据链家地产、21世纪不动产、中原地产等多家房产中介统计显示,通州区二手住宅成交价格由新政前的22000元/㎡左右回落到18000元/㎡左右,降幅达18.2%。

  4月15日“新国十条”的颁布,一系列严厉的楼市政策的出台使得之前惜售的卖房者抛售压力增大。 4月15日—4月19日,通州挂牌房源集中放量环比上涨了50%,远高于平均的40%左右的涨幅,成交均价也下降了近20%。

  其中,90㎡以下小户型挂牌成交量则依然惨淡,较3月份下降了75%左右,高于北京平均73%左右的跌幅。

  根据21世纪不动产门店反馈的情况,在新政出台后通州超过一半的二手房项目挂牌价出现了滞涨,部分业主表示愿意让价卖房。

  其中,大户型房源相比新政前已普降1000至2000元,个别房源单价降幅达七八千元。一直坚挺的小户型项目,总价也出现了2—3万元的让价情况。

  近3个月通州

  二手房价格走势

  2500

  单位:元/㎡

  2000

  1550

  1500

  2

  2350

  2000

  1800

  3

  4月上半月

  4月下半月

  专家预测

  “不足2万元”的通州二手房有优势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张月表示,“京十二条”出台后,由于每个家庭限新购一套商品房,购房者选房更加慎重,很多此前看重通州潜力的“自住兼投资”者,买房变得更加慎重。

  毕竟,对他们而言,购买自住的核心区域房产,远比投资一套未来“可能”涨价的通州区房产更稳妥。因此当前价格处于高位的通州房产已经少现接盘人。

  房价上行期,通州地区的价格是以城铁沿线区域北苑、北苑南、果园、梨园、梨园南等地区领涨的,约60%的成交量集中在城铁沿线和新城规划包含的区域。目前政策严厉,通州楼市对于政策的反应也十分敏感,特别是沿城铁区域房价领跌整个通州的楼市。

  21世纪不动产市场分析师齐凡分析:“我们也和一些客户接触过,他们都很看好未来的通州楼市,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价位出手。毕竟相对于3万元起步的城区,通州二手房均价如果不到2万元还是有优势的。”

  ●相关新闻

  新盘价格 嘴上“死扛”到底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通州梨园的海棠湾小区售楼处。销售员介绍,目前房价仍然是每平方米2.4万元上下。

  对于之前媒体报道的降价,销售员表示他们从来没有降过价,不过搞过几次促销活动。“但是房子价格没有变。”销售员如此强调。

  记者随后又咨询了新华联运河湾、k2清水湾、龙湖蔚蓝香醍等新盘发现,与一个月之前相比价格并未有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同样的水平。

  “新政策都是针对二手房的,与我们无关。”这是各新盘的普遍态度。(记者 张子渊 张东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