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民房改造补助 三亚市民扎堆补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为争民房改造补助 三亚市民扎堆补婚

2010年06月25日 10:42 来源: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加快民房改造步伐,三亚市政府特地加大民房改造资金投入,今年,农村少数民族民房改造补助标准从每户2万元提高到每户补助3万元,计划改造1500户。此外,根据省政府下达给三亚市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棚区旧城改造安置住房800套、农村危房改造500套。

  据了解,由于申请民房改造补助、农村危房改造等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有关证件。所以,原先结婚但未办理婚姻登记的农民为申请民房改造补助纷纷补办婚姻登记,致使婚姻登记处每天人满为患。婚姻登记处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推出排号服务。许多农民为了拿到排号,不得不凌晨二三点到民政局排队等候,有的干脆在民政局办公楼下打地铺。最后,竟然出现倒号现象,一个号卖到300元。5月28日,为了打击倒号,三亚市民政局推出实名排号登记制,所有排号人须持本人身份证排号。

  从4月25日停止保障性住房申请到现在,两个月来,每天140个办理名额还是满满的,而且每天还有许多农民排队等号。一位来自崖城的农民说,为拿到号,他连续3天半夜排队。

  为多申请补助许多大家庭“分家”

  调查中,记者发现,为多申请危房改造补助,许多原本和睦相处的家庭纷纷“分家”,原先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子,都另起炉灶,买来锅碗瓢盆,成立新家。于是,出现了六七十岁父母、四五十岁儿子、二十来岁孙子一起到民政局补办婚姻登记的现象。

  24日早上,记者看到一对看上去六七十岁的老夫妻正在等候办理婚姻登记。这位来自天涯镇的姓刘的老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看到村里有父母和儿子办理结婚证后都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他和老伴、儿子也来办理结婚证,而且刚结婚的孙子也来办理结婚证。

  当记者对这位老人说危房改造以家庭为单位时,这位老人说没关系,他们一家人现在已经“分家”了,他和老伴两个人生活,儿子和媳妇及小孙子一起生活,连刚结婚不久的大孙子也买了锅碗等,在祖屋旁边搭了一间小房当厨房后,过起两人世界。本来一起生活好好的家庭为什么分家呢?细问之下,这位老人道出原因,原来,他们一家人住在较小的两间老房里,听说政府危房改造,他们想多申请一份补助来修建房子,所以决定一家分成三家,这样申请危房改造的机会就增加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这位姓刘的农民那样,为多申请危房改造补助而“分家”的现象不少。

  残疾人为申请补助“自愿”独立生活

  经过连续几天采访,记者发现,在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农民中,不乏残疾人。这些残疾人结婚后由于行动不便,大都和父母或者兄弟一起生活,但为了申请危房改造补助,有的人干脆不再和父母或者兄弟一起生活。

  一位腿部残疾的男子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一家近十口人住在一起,生活不方便。5年前他结婚时,就想搬出去住,无奈没有钱盖房子,只好作罢。听说这次危房改造规定,残疾人等无力自筹资金建房的,政府可以组织工程队统一建房,他便和父母、哥哥分开,然后申请危房改造补助。

  夫妻为申请危房改造补助加速离婚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在办理离婚证的农民中,也不乏冲着危房改造补助而来的。

  看到一对夫妻办理完离婚手续后,记者问他们离婚的原因。刚开始,他们坚称双方已没有感情,没办法继续共同生活下去。但在记者再三追问下,这位男子说,他们闹离婚已有两年多,但考虑到离婚后妻子暂时没有地方住,才没有离。由于双方矛盾太大,他春节后就出来打工,没有回家住。听说政府规定困难户可以申请组织统一建房,原本还有顾虑的他们决定离婚,没有住房的妻子可申请危房改造补助。

  有关部门表示危房界定标准很严格

  针对三亚出现第二波结婚热潮,三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工作人员介绍,在第二波补办结婚证热潮中,大部分是各乡镇农民。由于各乡镇正在进行危房改造补助申请和审核,加上今年申报工作需要提供结婚证,所以,原先没有办理结婚证的农民争相补办。此外,虽然保障性住房申报工作已于4月25日结束,但有些市民为下一批能申请保障性住房,也跟风办理结婚证。

  三亚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表示,事实上,春节后,各镇政府就各村农民危房情况进行了摸底,现在已基本确定。现在有些家庭补婚后,若是重复申请,很难申请到危房改造补助。

  而且“危房”的界定非常严格,很多申请者的住房不能称得上危房,盲目申请是不会得到补助的。因此,农民补办结婚证前,应详细了解申请的项目要求,如不符合条件,最好不要赶在补证高峰期前来办理,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