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贷继续收紧 银根收紧风刮向首套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二套房贷继续收紧 银根收紧风刮向首套房
2009年09月03日 13:51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首套非普通住宅,原本可享受7折优惠利率,现在也要取消了。”昨天晚上,建设银行杭州某支行工作人员向记者通报了这一消息。在银行资金面颇受关注的近期楼市,这一消息显然引起不小的震动。

  与此同时,近期记者走访一些二手房中介公司后发现,自8月初开始,杭州各家银行已经不再对二套房贷利率给予优惠,而是严格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1倍的政策,二套房贷首付也必须4成以上。之前针对某些优质客户打打“擦边球”的现象也基本被杜绝。

  建行:对首套非普通住宅取消7折优惠利率

  9月1日,房地产按揭贷款量一直占据杭州市场重要份额的建设银行在悄悄停止了近两周的按揭贷款放款后突然恢复贷款发放。但是,重新恢复后的贷款政策相比以前更加严格。最受关注的就是,首套非普通住宅也取消7折优惠利率,普通非普通的界线为140平方米建筑面积。这意味着,银根收紧之风由“第二套房”开始向“第一套房”蔓延。

  早在8月中旬,一则“建设银行暂停二手房按揭业务”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些与建行合作紧密的中介公司如华邦地产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最近二手房交易市场比较火爆,各银行二手房按揭贷款也增长不少。建行此次暂停按揭不排除风险控制的因素。”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周包军猜测道。建设银行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也对此事作出澄清,声明“不存在退出二手房贷市场问题。”

  现在事实证明,建行暂停一段时间的放贷为的是制定更严厉的政策。如果其他银行纷纷跟进,影响面就大了。

  国有银行:下半年贷款额度收紧

  近段时间,国有银行纷纷在各官方网站发布上半年业绩公告。从各大银行的业绩公告上可看出,贷款额度收紧已成为下半年的主基调。

  截至6月末,建行人民币贷款新增7085亿元,新增额位居同业第四名,创造了该行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建设银行确定全年贷款增量目标约为9000亿元,鉴于上半年新增贷款已达7085亿元,未来的贷款空间已经相当狭窄。

  截至6月末,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436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8645亿元,贷款增幅为18.9%。

  在上半年7.37万亿元信贷增长的影响下,“加大结构调整和提升信贷质量”成为各家银行下半年贷款的统一口径。

  建设银行网站公开发布的关于上半年信贷投放情况的文章中指出,下半年建行的信贷投放将以稳定存量、加大结构调整为主,要求分支机构在信贷投放中不要冲时点、冲贷款,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盘活存量贷款上来。“自8月初开始,原则上不发放新增贷款已成为统一的基调。”建设银行某支行房贷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二套房贷,可钻的“孔”越来越小

  近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走访了几家杭州房产中介公司门店,发现在银行控制贷款总量的同时,前段时间还可打打擦边球的二套房贷基本无“缝”可钻。

  对于记者问到的二套房贷问题,许多房产经纪人都显得十分谨慎。“现在二套房贷政策收得很紧,基本上没什么优惠。”我爱我家的帅小姐向记者表示,如果真决定买了,她可以帮助找指定银行给出利率7.5折的优惠,但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我们只和这家银行有挂钩的,其它银行都要利率上浮的,基本没什么空隙可钻。”

  “现在四大银行根本做不出来,都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1倍,只有一些小的商业银行还可以‘打擦边球’。”华邦地产的曾小姐小声地对记者说。

  “第一套房贷如果还清了,二套的首付还是可以支付三成,利率享受一定的优惠。但如果一套没有还清,首付至少要四成。”假日房产的王先生说,看记者有意买房,他告诉记者,“如果第一套是以你父母的名字买的,那么第二套只要写你的名字,开一张工资证明就可以按第一套房贷政策办理。”

  在一家商业银行的内部通知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要求”:“严格按照银监会二套房政策操作,对非家庭首套房贷的,暂停发放。严防假按揭,调查、审查过程中发现借款人提供虚假个人信息、虚假工作单位和收入证明、虚假首付凭证的,一律不予发放贷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大多数银行已完成了全年大部分的房贷额度任务,下半年的信贷发放动力不足,所以要对客户进行严格“筛选”。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在二套房贷政策上,四成首付和1.1倍贷款利率是底线,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对银行房贷政策的变化,房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资金依赖度极高的房产行业,收紧贷款的政策将影响到接下来的楼市,今年金九银十能否再现很大程度上要看银行的脸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