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飙升 专家担忧中国住房刚性需求"过度开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地价飙升 专家担忧中国住房刚性需求"过度开发"
2009年06月18日 18:08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触底反弹仍存争议,沉寂多时的土地竞拍却已经红火起来。各大城市建设用地价格的飙升已经引起专家担忧——刚有复苏迹象的住房需求是否正被过度开发?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6%,降幅比4月份缩小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比4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连续第3个月上涨。

  楼市只是温和回升,地价却已经演绎出疯狂。4月份以来,主要房地产商都重返土地交易市场,溢价率动辄超过50%。北京广渠门外10号地块溢价高达242%,热点地块的受追捧程度可见一斑。从5月初起,在短短40天内,万科斥资超过40亿元拿下8个地块。北京、上海、厦门、宁波等一二线城市再现久违的“地王”争夺战。

  随着近期国内房产巨头在土地收储上频频出手,房屋价格步入上行通道也成为民众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北京等地楼市在4月份和5月份出现了一波涨价潮。

  以北京为例,前两个月共有30多个楼盘价格上涨,一些项目的价格甚至逼近2007年的高点。二手房价格也处在上行通道中,房产经纪公司“我爱我家”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整体交易均价为每平米12712元,环比上涨了1.53%,基本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市场价格水平。

  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告诉记者,在政策利好和通涨预期的影响下,一些民众和投资者对兼有保值功能和使用功能的楼房日益青睐,这成为推动本轮楼市持续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秦瑞对记者表示,尽管近期中国楼市出现了复苏迹象,但由于整体经济回暖形势还需巩固,因此楼市的发展趋势尚待观察。

  秦瑞表示,前几个月有些购房者存在类似2007年楼市火爆时期的“盲从心理”。而从5月份房产交易量的下滑可以看出,部分消费者已经选择了理性观望。

  作为衡量地产投资的重要指标,近期土地购置面积的增长体现了开发商对后市的看多信心,“买涨不买跌”依然成为6月份第二周土地交易市场的主旋律,昔日流拍的一些地块也成为热抢对象。

  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显示,6月8日至14日,全国20个重点城市共推出土地122宗,环比微降2%;推出土地面积81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3%;其中住宅用地平均成交溢价水平为56%。

  市场观察人士称,地块大幅溢价也带动了周边其他楼盘的价格。北京等城市的二手房随着市场交易回暖,在需求旺盛和部分开发商涨价的带动下,二手房市场出现了跟风涨价的趋势,市场价格呈现U型走势。

  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富力地产5月21日以10.22亿夺得广渠门“地王”后,该地块所在区域二手房价格开始攀升,到5月底,周边二手房均价达到16500元,涨幅达到6.5%。

  分析人士称,土地交易市场的回暖并不能完全代表楼市的回暖,尽管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开放商的盲目提价策略有可能会引发购房者新一轮观望情绪抬头。

  陈晟说,近期的土地交易活跃和2007年一二三线城市价格全面上涨的资本推动型成交局面并不相同。楼市应该保持稳定态势为宜,开发商短期涨价虽然是可以选择的销售策略,但长远目标应该更加现实。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住宅网签量的统计显示,5月京城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双双下滑,其中商品住宅期房比4月份下滑13.94%,二手房成交总量环比下滑8.27%。

  “我爱我家”的数据显示,近8个月来,北京二手房市场中的购买主体依然是首次置业客群,比重为37.21%,根据09年的市场走势判断,投资客群和改善性客群并未大量进入市场,部分购房者受价格回升、经济走势尚存在不确定因素等影响而暂时处于观望态势。

  秦瑞认为:“如果没有大量投资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新购买力入市,那么楼市热度是很难持续的,楼市刚性需求的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后市动能萎缩的局面。”(记者 蒋旭峰 徐兴堂)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