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囤地 能否动一次真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查处囤地 能否动一次真格?
2009年11月11日 09:1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这位知情人士披露的信息属实,国土部无疑是为明年楼市调控政策定调而做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土部此次调研囤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相关报道,住建部也是兵分多路调研楼市。但愿相关部门能为明年楼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让高房价、高地价回归理性。

  然而,看了国土部的调研方式,难以让人对调研结果持乐观态度。国土部此次调研,不但时间短,而且调查内容复杂,尤其是三种调研方式值得商榷。

  第一种方式是组织10个调研小组分赴各地实地调研。这会不会是走马观花呢?由于开发商“囤地”数量之多(根据媒体报道,三季度末,全国排名前10名的上市房企囤地规模已经达到3亿平方米),分布范围之广,10组人马要在10天时间内查清,难度太大。

  在我看来,要想调研囤地真相,监管部门首先要亲自走进田间地头,其次要鼓励民间举报,并与媒体互动。显然,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足够的人马、多样的手段,是不可能获得真相的。以走马观花的方式获得的信息,最后只能误导决策扭曲楼市,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第二种方式是地方国土部门以发函的方式反馈囤地信息。反馈的信息其实不可信:一是地方国土部门掌握的囤地信息是否真实值得质疑,因为某些囤地在他们眼里不算囤地;二是即便他们掌握的信息是真实、全面的,向上反馈信息时不一定会说真话,说真话不但破坏了某些利益同盟,而且还会暴露出地方国土部门的不作为——谁愿意给自己脸上抹黑?

  第三种方式是地方国土部门负责人赴京座谈。我认为座谈的结果与发函方式反馈的信息没有实质区别,其实都是利己之话,弄不好还有糊弄人的话。这样的话听与不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甚至听的结果更糟。

  显然,国土部调研囤地三招并用,是想最后通过对比来检验数据,从而得出更理想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三招获得的数据都可能有水分。

  在笔者看来,目前之所以难以获得真实的囤地信息,一方面是因为国土部调研囤地的手段不够科学,调研还需要深入实地明察暗访。事实上,国土部的习惯招式,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基本上都熟悉,会有充分的准备与国土部周旋,比如说,如何应对调研小组,如何向上反馈信息等。

  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形成了难以摧垮的利益同盟,这个利益同盟的纽带就是土地财政。很多土地长期晒太阳,地方政府不是看不见,而是担心一查囤地就把开发商吓跑了,导致房地产投资下降、GDP下降、政绩不佳。

  即便国土部调研认定开发商囤积土地,地方政府也还有很多理由来应对,比如说,土地由于调整规划影响开发进程所以不算囤地;或者说,是由于拆迁问题难以及时开发等等。当这些理由摆出来时,国土部如何应对呢?因为这些情况难以一一核实,也因为调整规划、拆迁影响开发等,是现实中不可否认的事实。

  依我之见,国土部与其在短时间内仓促调查不真实的囤地信息,不如从媒体报道、各种社会研究机构披露的调查数据、上市公司报告等途径发现囤地信息,这些信息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近一段时间来,由于房价的飙涨,社会各界要求查处开发商囤地、捂盘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我们当然希望国土部门能够动一次真格,按规定严格回收 “超过两年未开发的土地”,不要在查处“囤地、捂盘”等楼市乱象上,“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冯海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