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和烂尾楼:谁成就了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开发商和烂尾楼:谁成就了谁?
2010年03月31日 08:32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房价攀升,那些半路停工、被称为烂尾楼的楼盘纷纷获得新生。有“全国最大烂尾楼”之称的沈阳原荷兰村项目已于3月1日正式开工,并更名为“中海城”。“京城最大骗贷烂尾楼”更名后为朝阳首府后,也将以每平方米3.3万至3.5万元的均价上市出售……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烂尾楼复工潮。

  烂尾楼既是在房地产泡沫中产生,也与开发商的不负责任脱不开干系。但有趣的是,开发商能造就烂尾楼,而烂尾楼却也能造就开发商。

  谢根荣:烂尾楼虚财被戳破

  因骗贷6亿多元用于个人消费,“京城第一烂尾楼”东华金座的开发商华尔森实业集团法定代表人谢根荣,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

  东华金座,位于北京市宣武区两广路的南侧,1998年批准立项,最初由北京房开置业有限公司(北京市原宣武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下称宣开公司)开发。东华金座规划总建筑面积为97044.76平方米,宣开公司支付了地价款4500余万元,但宣开公司当时已为宣武区危房改造投入了大量资金,压力不小。取得开发权后,宣开公司于2000年以3.2亿元的价格,拉来隶属于北京燕山华尔森实业集团的北京市中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建房,集团的法定代表人即为谢根荣。

  不过,中鼎的资金情况也不乐观,出现断链危机。在拿到项目不久,谢根荣便以“东华金座”项目没有启动资金为由,要求员工发动亲朋同公司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完成“购房指标”,据涉案员工交代,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几乎为所有亲戚名下都“定购”了一套价值百万元的豪宅。当然,员工不是真正买房,就是做一下个人手续,做个假按揭,贷款归公司使用,并由公司统一归还。

  经法院审理认定,谢根荣利用员工假按揭,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所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等5家支行骗取了6.63亿元贷款。如果这笔巨额贷款填补了公司的资金缺口,东华金座就不会成为“京城第一烂尾楼”。但遗憾的是,贷款并没用在东华金座上。贷款到公司账上以后,除了一小部分用于工程和支付融资的费用外,其余的大部分或被谢根荣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或被挥霍。

  中鼎公司高层人员介绍,谢根荣以每年数百万元的价格租了一套办公用房,用以个人办公;在西城区官园地区购买两套房产,时价300多万元;在位于长安街建国门内路段的“贡院六号”购买房产一套,时价1000万元;购买宾利、劳斯莱斯、奔驰、宝马等多部高档轿车;澳门赌博,一共输了1200余万元。2003年,靠骗贷为生的谢根荣被“中国400富人榜”评为第163名富豪,还成为了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而本应在2003年入住的东华金座成了烂尾楼。

  2008年2月26日,审计署人员进入建设银行调查,发现了谢根荣骗贷案并将审计结果上报国务院,公安部随后组成专案组调查。结果查明,谢根荣所骗贷款中2亿余元被核销,5亿余元未归还。

  李贵斌:烂尾楼商机要抓住

  开发商的不负责任造就了烂尾楼,但是烂尾楼也给开发商带来了商机。

  光耀东方董事长李贵斌算是北京地产界的新秀,他着力探索一套能被市场接受的烂尾楼重生模式。

  光耀东方的烂尾楼生意始于2003年,当年李贵斌收购山东的一个10万平方米的烂尾商业项目聊城新东方广场,以8个月的时间成功完成运作。由此,李贵斌将公司发展方向定位于烂尾商业项目的收购和运营,而且也获得了发展机会。

  过去几年中,李贵斌先后收购了河北石家庄7.6万平方米的品汇大厦、邯郸2.4万平方米的新丹兰尚街和山西大同4万平方米的新东方尚街。以山西大同项目为例,光耀东方收购成本差不多3400元/平方米,按照目前的市场价,项目售价可达12000元/平方米。

  2005年时,李贵斌将光耀东方总部迁至北京,开始涉足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烂尾楼生意。2009年上半年,光耀东方成功控股“新中关大厦”47%的股份;下半年100%光耀东方收购位于西三环的烂尾5年之久的“海天中心”,如今该项目已更名为“光耀东方广场”,并于2009年末成功推向市场销售,由此宣布其成功复活。而盘活“海天中心”也使得光耀东方声名鹊起。

  今年,李贵斌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即继续收购4个项目,并新开工16个项目,这些新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区域,其中明年上半年6个,下半年10个。李贵斌认为,在当前一些企业浮躁、甚至是不专业的情况下,加上商业地产本身存在着周期性、极强的专业性以及强大的资本后盾,未来一段时间,烂尾楼还将继续在一些城市诞生。 (张竞怡)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