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降低 购房者忧开发商涨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降低 购房者忧开发商涨价
2009年06月02日 11:2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调整结果,其中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35%调低至20%。

  对此消息,市场各方反应各异:开发商喜了,资金上可以稍舒口气;购房者喜忧有别,既希望此举能增加供应、刺激竞争、降低房价,也担心资金无虞的开发商更有了涨价的底气;银行也是顾虑不少,担心市场波动增加信贷风险。

  资本金比例下调,将会促进开发企业进入土地市场,加快建设速度。而目前对房地产业带来的影响首先在地产股反映出来。受此消息带动,地产板块全线上涨,万科涨幅近4%,金地、保利、泛海、招商、金融街等主流地产股全线飙升,金地集团更是大涨5%以上。

  另外,市场的一大变化是,入市楼盘增加,价格有所上涨。已有消息,北京6月份大约有43个项目入市交易,其中纯新盘多达13个。另外,新推楼盘中多个提价幅度明显。涨幅均在1000元/平方米以上。

  21世纪不动产分析,此次分别调整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5%-15%,理论上意味着可以释放出1500-4500亿元的资金。由于政策的实施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它对于房地产投资的促进效应将在约一个季度的时间后明显显现,这个时间窗恰恰与开发商今年下半年拿地的时间窗重合——开发商持续了一年半时间的购地空档,将在财务报表的压力下填补,经过谨慎试探,2009年开发商拿地高潮将于三季度末陆续呈现。因此,房地产投资的恢复性增长将开始于今年三季度至四季度。如果三四季度房地产投资的增速恢复情况良好,则2009年全年房地产投资的增幅有望接近10%。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增幅的加快,对今年GDP保持8%的增长,将起到“护航”作用。

  今年2月至4月,楼市成交量爆发性增长,住房消费强劲恢复,但房地产投资依旧低迷,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开发商购地意愿不足。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08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较2007年的25280亿元同比增长20.9%,但增幅回落近10%。今年1-4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90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比1-3月提高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7.2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4%,增幅比1-3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3.0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2.7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5.6%,降幅比1-3月缩小0.6个百分点。

  相比于开发商的一片叫好,购房者的心态可谓喜忧各异。打算下半年买房的上海市民姚红光说,房地产投资门槛低了,就可能吸引更多开发商增加投资,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房源增多以后,即使有个别开发商“捂盘”也不怕。他选择继续观望,“希望房价能适当降低”。

  不过,在上海白领姜琨看来,这样的想法是一厢情愿。她说,今年一季度“小阳春”时,一些开发商就是因为资金有问题,挺不下去了,才选择降价销售。

  而现在项目资本金比例降了这么多,开发商的直接成本明显降低,逃过一劫的他们又多了涨价的“底气”。

  某知名网站新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将“使房企间竞争更加激烈,促使房价下降”,有73%的人认为这将导致“房企资金压力缓解,房价上涨”。

  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闸门有所松动,特别是大型品牌开发商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各大上市银行披露的一季报也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提高。

  一些银行人士进而担心,此次房地产项目资本金门槛降低,是把开发商的风险转嫁给银行,一旦市场波动,银行将承担巨大的信贷风险。“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银行风险无疑大大提高。就像个人住房按揭,首付比例越低,违约风险越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界人士说。多家银行对记者表示,资本金比例降低并不意味着银行就会放开闸门,房地产授信仍是银行风险控制的高压区。

  交通银行研究员唐建伟则认为,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银行贷款风险确实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房地产资本金比例降低,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快投资开发力度,增加市场供应,活跃交易,促进行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楼市交易回暖,开发商资金压力有所缓解,银行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反而有所降低。”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质量整体呈现平稳可控态势。3月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比上月减少2.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3%,较上月下降0.0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银行业机构总体不良贷款率1.54%的水平。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63%,比上月下降0.08个百分点。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