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拳警示 国企仍缔造1月最大“地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政府重拳警示 国企仍缔造1月最大“地王”
2010年02月11日 10:04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尽管政府已经开始“动真格”整治“地王”,但国企高价买地欲望仍然不减。昨日,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仍然是1月“地王”最大的缔造者。

  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土地成交总价前10的地块中,有7宗是被国有企业或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拿下。民营企业仅有绿城、上海宝华、北京和裕三家。

  “就目前土地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政策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北京、青岛等城市成交价格不断上涨,‘地王’仍然不断出现。”中国指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北京丰台区项目用地为例,这是1月全国总价最高的地块。成交楼面均价为17153元/平方米,溢价水平已经高达195%。

  “天价地,国企造”成为2009年甚至延续至今的楼市现象。随着楼市的急转直上,土地市场也愈加疯狂,而国企更是频频出现在各大土地竞拍市场,甚至不惜高价拿地。令众多民企只能“望地兴叹”。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成交总价排在前10位的地块中,国有企业就占了8个,成交楼面地价前10位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同样也占据了8个席位。其中,保利、中化方兴、中海地产、中粮地产、招商地产等央企的表现最为抢眼。

  与此前诞生“地王”最频繁的2007年相比,当时国企与民企在总价和单价最高的地块中的比例分别为3∶7和4∶6。此外,还有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29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

  由此,2009年土地市场被业界冠上了一个特有的名词叫做“国进民退”。但这些制造了无数“地王”的国企们,却在2010年一开始就遭遇了一连串退地的风波。

  有着国企背景的北京大龙地产的“地王”刚被收回,南京一块两年前以高价拍出的地块也因有着国资背景的开发企业未如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及缴纳任何款项,被取消了竞得资格。而两块“地王”的土地出让金都打了水漂。面对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地王”频现的现象,国土资源部连同央行、监察部等部委连续出台一系列土地调控政策,并且整治措施愈加严厉。

  在阳光壹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范小冲看来,此事的警示作用大于事件本身:“可能大龙地产当初胸怀侥幸心理,希望拿地后得到政府方面的融通,然后就可以蒙混过关,但现在看来,此路是行不通的。所以不能有‘我是国企我怕谁’的心理,在透明的招拍挂市场上,是没有任何‘变通’通道的,这就警示企业在举牌时一定要谨慎。”

  “但事实上,国企对于政策的敏感度要低于民企。”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国企依旧高价拿地,这说明他们对土地有需要,并且手里的资金充足程度要高于民企。

  陈国强认为,市场都有惯性,并且最近接连出现国企“地王”被收回都有其特殊性,对国企的震慑作用并不大。

  相关链接

  万科牛年尾首次上海拿地

  两年未在上海出手竞地的万科,终于在2010年开始有所动作。昨日,上海万科以溢价率233%,折合楼板价6001元/平方米,总价8.93亿元拿下了距离上海迪斯尼5公里的新场旅游综合区C4地块,为上海万科的牛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海业内人士介绍,2007年万科在罗店拍得一块住宅用地以后,就再未通过公开拍卖拿地。其此次在上海所获得的土地,大部分通过股权购买等途径获得。万科去年以来的各类公告也显示,万科没有在去年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新的土地。

  事实上,2009年万科一直本着谨慎的拿地原则,甚至因此被业界质疑老大宝座不保。万科总裁郁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重申其三不原则,即“不拿地王、不囤地、不捂盘”。他表示:“这个行业太健忘,太容易忘记危机。对于万科而言,小心驶得万年船。买错地是最大的浪费。”

  郁亮说,大幅透支未来增长价值的才是“地王”。万科有3年开发的储地原则,土地储备是要“量出为入”。

  万科拿地的谨慎显然与国企的大手笔疯狂相反。记者翻阅万科公告发现,2009年1-12月,万科累计销售面积663.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34.2亿元,分别比2008年同期增长19.1%和32.5%。但2009年万科拿地共需支付地价款约241.8亿元。其中,自2009年11月份销售简报披露以来,万科新增加项目8个,需要支付地价款约49亿元,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紧随销售老大万科的保利,2009年拿地投资金额已经高达461亿元,并且一年摘下4个“地王”。(王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