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60年 住房:从计划分配到多元选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民生60年 住房:从计划分配到多元选择
2009年09月28日 11:2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如果说工业发展是促成城市面貌发生巨变的原动力,那么,房地产业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推动器。尤其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最近10年,每一个人都愈发强烈地感受到:房地产开发不仅重塑了身边的城市,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 魏珍妮报道

  六十年风云变幻,六十年沧桑巨变。

  中国房地产业对于城市的改变,毫无疑问是一个传奇的缔造者。房子不仅是一个家的象征,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进步的物质基础,体现着城市建筑的艺术,反映着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

  城市是凝固的,城市又是发展的,一座座城市建筑见证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房地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应运而生。“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是社会分工的组成部分。其产业功能就是为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房地产提供的是物质产品,而且是长期消费的物质产品。”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把一家地产商形容为“好农民”。因为,开发商和农民都要利用土地,只不过农民“种”出的是粮食,而开发商“种”出的是房子,并且开发商在土地上精耕细作的过程中,生产出的“附属物”无形中推动了城市的建设,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贵州大学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项凯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是城市化的载体,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有房地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匹配。

  数据显示,194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7.43%,1978年为27%。而截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07亿人,城镇人口比例达45.70%。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从1949年的一成提升到现在的近五成,城市的数量增长了6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城市化率在30%以下为初期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加速阶段,70%以上为后期成熟发展阶段。

  “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项凯标表示,“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功不可没。”牛凤瑞也发表了相同的感慨:“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了。”

  194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4平方米,而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2009年1月至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4644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6.7%,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49.0%。

  不仅仅是居住面积得到了扩容,居住品质也得到了提升。人们对于房子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满足居住需要,开始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房子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可以是复式结构,也可以是花园洋房,更有独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室内布局结构,也更趋于人性化和个性化;居住的环境也变得更加优美和便利。

  “由于房地产的规划和建设势必会与城市规划相伴随,城市一块新土地的规划和开发,常常带动周边的建设开发。一个成功的城市房地产规划,往往会使城市的各项功能发挥到位,起到提升区域价值,繁荣经济,便利人们生活的作用。”项凯标如是表示。

  一个地产项目最先带来的变化莫过于交通。伴随着住宅小区的建设,一些与主干道相连的直线,直接影响区域交通路网的变化,公交线路也往往会有增加或者适当调整。而在一个个住宅小区连接成片之后,购物、休闲、医疗、教育、金融等一系列生活配套设施必然会适时而生,形成一个个成熟的生活圈。

  从20世纪60年代的集体宿舍、平房,70年代的筒子楼,80年代的普通单元楼,到今天的小高层、花园洋房、豪华别墅;由布局简单、功能空间不齐的粗糙格局,到今天的卧室、书、餐厅、入户花园、生活阳台一应俱全;从院落里仅有几个花台、一个水池作为景观,到今天林林总总的运动设施,情趣盎然的生态水景;从整个院落只有一个身兼数职的门卫师傅,到今天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物业“管家”……时间推移中,人们不断更新着自己的居住观念,拥有理想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

  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城市经历着化蝶般地蜕变。未来,房地产的健康良性发展又将给城市带来怎样的惊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