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豪宅投资异军突起 成为房贷中介主要客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沪上豪宅投资异军突起 成为房贷中介主要客户
2009年10月13日 09:4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期豪宅交易的火爆使得众多沪上房贷中介暂时松了一口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沪上知名房贷中介机构——上海凯弈投资公司了解到,尽管楼市成交量下降这一大背景使得该公司9月房贷签约套数较8月环比下降20%,但该公司签约金额却仍保持微幅上涨,主要原因就在于,豪宅投资客成为当月房贷中介业绩的新增长点。

  豪宅投资客异军突起

  7月以来楼市成交量下挫已经使得房贷中介感到不安。而凯弈投资的跟踪数据显示,9月上海楼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20%~30%。虽然房东放盘数量持续增加,但放盘价格仍然居高不下,买卖双方观望气息浓厚。

  今年9月,凯弈投资公司二手房贷的签约套数较8月环比下降了20%;但与交易量趋冷相比,该公司房贷签约规模受影响却有限。数据显示,该公司9月二手房贷规模将近5亿元,较8月的4.5亿元上扬近8%。

  楼市成交量下调,房贷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降幅,这主要是由于豪宅投资客的入市。凯弈投资数据显示,今年9月,该公司100万元以上的贷款占到了总贷款金额的60%左右,500万~1000万元左右的贷款也不在少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近几个月豪宅市场的交易的确非常火爆。

  凯弈投资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选择购买这些豪宅的大都是投资客,他们都是看中豪宅的稀缺性及不可复制性,特别是那些江景房、地段较好的独栋别墅、新里、老洋房等稀缺豪宅,都是他们的投资目标。

  该人士称,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以及股市的调整,成为豪宅投资客入市的主要诱因,近几个月豪宅成交量明显活跃。

  今年房贷中介境遇不同

  此前,同样由于成交量下降,房贷中介在2008年经历了一次寒冬,导致沪上一家较大的房贷中介——上海银居投资管理咨询公司倒闭,以及众多中小房贷中介重组;尽管当前交易量又在趋冷,但由于豪宅投资客的入市,房贷中介今年的境遇不同去年。

  凯弈投资副总经理赵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自住需求依然存在,预计未来两个月楼市成交量仍将维持一定的水平,去年第四季度的楼市惨况今年绝对不会出现,但这不意味着房贷中介可以高枕无忧。

  除了交易量下降,房贷中介目前的压力主要来自银行对按揭贷款越来越严厉的要求。某家股份制银行营业经理表示,该行办理二手房按揭贷款的要求日趋严格,“目前,房产估值在100万以下、房龄在20年以上的房子,我们行都不会发放贷款。”同时,他还表示,该行支付房贷中介的返点,也已经降至千分之五的水平。

  而另一位外资背景的房贷中介人士表示,目前生意难做,银行对贷款抵押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总价低的小额贷款,银行已经基本不受理,除了规模较大的优质资产,银行受理按揭贷款的意愿已经很低。“很多银行都表示,低于50万的贷款不做。”

  记者观察

  年底银行无新增贷款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众多银行除了收紧按揭贷款的审批要求外,同时也放慢了审批节奏。凯弈投资副总经理赵炜表示,由于各家银行的信贷额度受到总行控制,加上1月~7月楼市交易量的火爆导致许多银行超额完成全年指标。

  他称,在许多银行无贷可放之际,一些中小银行及外资银行却在此时抢夺房贷市场,许多贷款的审批工作都集中到这些中小银行或者外资银行来做,业务量突然加大,审批速度变慢也在情理之中。

  上述外资背景的房贷中介人士则表示,银行贷款审批收紧及放慢主要是因为银行已经完成全年目标,已经没有动力去发放新贷款,“今年业绩这么好,再大量发放贷款,明年的业绩怎么完成?”

  该人士称,预计今年底之前,银行审批慢而紧的情况仍不会改变,等到明年初,由于启动新一轮的业绩考核周期,银行或才会放松二手房按揭贷款的要求。

  赵炜表示,由于成交量下降以及银行对按揭贷款要求日趋严格,在这一情况下,只有那些能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房贷中介公司,才能生存下来。

  新闻链接

  上海银监局:银行支付房产中介营销费用须规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获悉,上海银监局近日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维护上海银行业良好竞争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沪各大银行认真贯彻执行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及利率等方面规定,特别要严格执行“二套房贷”相关监管要求,避免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过度竞争。对于支付房产中介营销费用的问题,各行要通过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进行协调,形成相关同业公约或规定。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