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8亿补贴经适房 80家开发商上演拉客大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常州8亿补贴经适房 80家开发商上演拉客大战
2009年03月31日 14:3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截至昨天共有3037户居民申请了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假设进展顺利,不久就将有2000户居民可以领取《货币补贴资格认证书》(下称《证书》)。”常州市房产管理局住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吴建明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确认,他预测今年末原则上将有1万户居民领到《证书》。

  这不是一般的《证书》,而将成为价值8万元的买房“抵扣券”。2月22日常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市区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称今年对符合条件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全部实施货币补贴,每户补贴额高达8万元。

  这激发了常州市民申请补贴买房的热情。相比现在已踊跃申请的3037户居民,去年常州市共发放经济适用房准购证1321张,实际签订合同数仅为811份,其中有510户家庭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购买资格。

  为此,当地新近成立了“常州市公共住房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经济适用房以及将来整个住房保障的投融资平台。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包括政府注入的现金以及土地资源。公司正式运作起来后,将通过银行信贷和酝酿中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进行融资。筹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和其他保障性住房建设。未来则通过土地出让收益、财政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等,有计划地还贷。这显示出当地的货币补贴8亿元并非直接来自财政,而是通过土地出让获取收益。

  8亿“补人头”

  “市场低迷成为实行货币补贴的重要原因。”常州市房产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陆金峰昨天对本报坦言,根据该局所掌握的数字,目前常州市存量房已达1200万平方米,以往每年销售量大概只有600万平方米。

  根据最新的《常州市市区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的申请指南,该市5个区的低收入家庭必须符合4个条件,其中包括常住户口;已婚或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单亲未婚家庭;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以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440元以下。

  “以前常州经济适用房的价格约为2600元到2800元/平方米,比市价低1000元到1200元/平方米。按照人均28平方米保障标准,三口之家84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大约需要8万元的差价。”陆金峰对本报记者介绍说。

  吴建明介绍说,申请登记后,申请人必须要填写审核表后,前往相关部门签章。这其中在职人员、退休或无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分别到工作单位、社区街道以及个体劳动者协会盖章。吴建明说,这是为了审核收入。而该市5个区的政府管理人员也在这个月走访家庭,以勘察住房条件。这一勘察工作在3月初主要集中在周末完成,但是最近2周已经需要贯穿所有的工作日。

  本报记者通过该市“受理情况一览表”了解到,从3月1日开始,该市5个区就开始陆续发放表格,而从3月6日开始,经过初步审核的表格陆续上交。最近的统计数字是,发放表格数字达到3000份,并收取了2000份表格。接下来的流程是房管局住房保障办公室进行调查核实,之后便在社区公示7天,无异议之后进行复审,再登报公示7天,之后就可以领取《证书》,并自主选择购买全市任何一个区新建成套普通商品房1套(对房源的价格和面积都没有限制)。3个月内未购买住房的《证书》作废。

  分食商机

  虽然现在推出货币补贴的城市不只常州一地,媒体报道中还有长沙、沈阳等,但常州的这一政策激起的房地产开发商的热情还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常州市房产管理局掌握的最新信息——常州市有80余家开发商拿出了110个他们认为面积、总价都合适的项目,“招徕”符合此次补贴条件的住户,一场充斥着诸多优惠措施的“拉客大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这就如同一块蛋糕,开发商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分食一块,他们针对经济适用房购买客户都出台了额外优惠。”陆金峰说。其中新城地产表示,提供全市各区经典楼盘,并且配备专门接待人员服务。新城公司还将对符合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条件的家庭给予额外优惠。

  本报记者了解到,有地产公司已明确表示《证书》本身可抵扣首付,还有的地产公司在所有优惠基础上,再进行现金优惠,或是加送家电。

  “最终单价在4000元/平方米,总价在30万到40万左右的房源将受益最多。这也是目前常州商品房的均价。”陆金峰估计,“大概可缓和一下供过于求的矛盾,但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他掌握的资料,3月份常州商品房成交量达2000年以来单月成交最高数字,约为70万平方米。估计1万户的补贴完成后,大约可以新增80万平方米的住房销量,这是淡季时2个月商品房的成交量。(郝倩)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