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型向下房价向上 佛山楼市中小户型成房价推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户型向下房价向上 佛山楼市中小户型成房价推手
2009年11月06日 13:3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经历了整整一年时间的回暖,佛山楼市终于又重现“辉煌”。目前,随着房价的再次高位运行,购房者与房地产商之间的博弈也在不断升级当中。不过,在当前大户型产品开始陷入举步维艰境地之时,市场上的中小户型产品却依然备受追捧,而这也就成为了房地产商在本轮博弈中保证销售、维持高价的一大“利器”。

  新建住宅成交量连续3个月下跌

  根据前不久佛山市建设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佛山的新建住宅成交套数为5197套,成交面积为66.1万平方米。与8月份相比,两项指标分别环比下跌了21.88%和21.31%。这是自7月份以来,佛山新建住宅成交连续出现的第三次下跌。

  而与前两个月相比,此次成交的两项指标下跌幅度更大。其中,成交套数位居今年前9个月的第二低位,低于1月份的5218套,仅高于2月份的4094套;而成交面积则位居今年前9个月的第三低位,仅比1月份的65.79万平方米高出了0.31万平方米。

  事实上,自去年10月份楼市触底反弹以来,佛山的新建住宅成交就一直呈现出强劲的上扬势头,今年4月份,成交量更是达到历史的最高位,当月新建住宅的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分别达到8622套和103.82万平方米。不过,在此后的月份里,佛山新建住宅成交却开始略显疲态并出现下滑。虽然6月份成交量达到历史的第二高位,但成交下滑的趋势似乎已无法阻挡。从7月份开始,全市新建住宅成交就以每月10%左右的幅度环比下滑。

  不过,与成交量先扬后抑的“倒V”型走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佛山房价自楼市反弹以来就一路高歌,虽然中间个别月份出现小幅下跌,但房价的总体走势都是向上发展。

  以7—9月份为例,虽然这期间佛山新建住宅的成交量连续下滑,但成交均价却继续走高。其中,8月份更是达到6576.88元/平方米,逼近佛山新建住宅成交均价的最高位(2007年11月全市新建住宅的成交均价曾达到6822元/平方米),而9月份虽有4.64%的跌幅,但新建住宅的成交均价仍达6271.86元/平方米,位居今年前9个月的第二高位。

  小户型逢推必火

  “事实上,佛山新建住宅成交出现连续下滑,与当前不断走高的房价有着很大关系。”一名地产资深人士这样解析,“成交与房价”的反差表现,虽然目前许多房地产商“鸭子嘴硬”,不愿将成交疲态归结于高房价,但购房者面对涨声一片的楼市观望正在加剧却是不争的事实。

  “楼市经历一年的低迷,但房价却用半年时间恢复了从前的高位,这样的上涨幅度确实让人招架不住。”在采访中,一名正四处看房的年轻市民向记者表达了无奈,他很后悔年初没有及时出手。而据近段时间记者的现场走访发现,在禅桂中心城区里,一些以大户型为主打的楼盘,人气都普遍较冷清,网签显示的成交量也是零零落落。在一个为后期推货做预热的楼盘里,记者看到,虽然正值周末,但整个销售中心的人气都很冷,到现场咨询参观的客户寥寥无几。而在另一个清尾的楼盘里,剩余的十多套大户型“楼王”单位推出个月有余仍“束之高阁”,其销售中心更是几天都鲜有客户到场,场面颇为“凄凉”。

  不过,与大户型的疲态相比,佛山的小户型产品依然备受热捧,市场中每有小户型推出必会吸引大批购房者到场抢购。

  在今年楼市“红火”的上半年,中小户型的销售最为抢眼,个别月份的新建住宅成交量甚至靠中小户型产品拉升,而“五一”期间,虽然楼市推货表现大不如前,但此期间到现场看房的客户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且选择的多是一些面积较小、总价较低的单位。

  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房价的高位运行,消费者的好“小”表现则更加突出。7月3日,位于季华路的恒福新城推出了约200套60—80平方米两房单位和110—130平方米三房单位,均价约7800—8000元/平方米,开盘当天成交就超过七成。9月27日,位于普澜路的逸彩美寓开放销售中心,吸引了上千人到场。据了解,项目的35-45平方米产品仅为200套,但前来咨询的客户却超过2000多批。而在10月下旬开售首批望江小户型组团的三水雅居乐花园,开盘当天就实现销售金额逾亿元……

  不仅是新建住宅,在二手房市场里中小户型产品也长期是购房者眼中的“香饽饽”,甚至于一些中介机构直接打出了“你知道你的房子在升值吗”、“欢迎两房三房单位放盘”的宣传语。据满堂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交易的中小户型二手房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由于老城区的房子有一定楼龄,房价也相对较低,一般只要30万—40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套二房或小三房的二手单位。“相比动辄六七十万元甚至一百多万元的一手房,低总价的中小户型优势非常明显,这也是其备受年轻购房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