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论坛聚焦城市遗产保护 旧城改造成焦点话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论坛聚焦城市遗产保护 旧城改造成焦点话题
2010年01月28日 14:59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海世博会各类论坛已经在全国各地举办20多场,在多场论坛上,“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话题,国内和各国专家智慧火花碰撞,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出建言。

  旧城改造不要“干傻事”

  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过去3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已吞噬掉几万个历史古迹。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利用,还要讲究方法,古镇、古村要保护原貌、原用,表里如一。关于古建筑保护,我引用梁思成的名言:“要整旧如旧,不要整饬一新,要延年益寿,不要返老还童”。如何保护、修缮历史古迹都要很好地研究,一定时候要依靠专家,不然就要干出一些傻事来。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发展旅游是世界性的、普通性的利用措施,但要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发展旅游的关系,保护仍是第一位,要在保护前提下发展旅游。任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都要发展,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往往发展就与保护产生矛盾,有些地方受利益驱动,对历史文化遗产没有加以规划考虑,开发得不伦不类,把历史文化遗产也折腾没了,这种开发无疑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要避免把古城变成“空心城”,变成一个单纯的博物馆。要在严格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更新改造旧城,新旧并存。

  保护遗存可以带来财富

  克里夫·海格(英联邦规划师协会秘书长、苏格兰爱丁堡郝瑞瓦特环境学院教授):保护文化遗产不能单靠政府投入,应将历史建筑和蕴涵其中的遗产文化适当、适度地转化为可以创造财富的财产。因此,对文化遗产的转化应依靠当地人进行,要给当地人带来利益,这种改造才能够持续下去。在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怎样保护那些政府资金保护不到的历史建筑,这就得吸收民间资金,并且立法约束,以保证这些私企的资金真正用于保护这些历史建筑。政府应当给予这些私企税收方面的减免优惠。目前,世界各国在这个方面有很多很好的实践。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能与自然对立。在瑞典有个农村是以农业种植为基础,几乎没有工业,环境很好,人们生活方式也很传统,但农业没有带来经济效益。当地政府就将工业引入了这里,然而,工业的介入使得村子的景观和风貌都被破坏。在看到这种情况后,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保护种植业,保护商店,当地的农民都积极投入其中,他们从事种植业,将种植的产品在村里商店出售,得到经济效益、生活条件改变后,他们又开始保护当地农业产业。其实,在当地有一个湖,风景很好,人们在享受农业产品后都会到这里感受优美自然的风景。

  保护文化遗产是要有策略的,不能与自然对立,而是顺应自然,和谐统一。

  开发应该顺应民意

  丹尼尔·阿伯尔森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中国和加拿大研究系正式会员):正如简·雅各布斯对“灾难性投资”所阐述的,开发或保护性的投资有可能会事与愿违地破坏我们所想要保护的社区与环境。所以,开发必须顺应当地居民基本的所知与所想。

  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景观保护在国际上有个趋向:把所有保护区或保护单位、建筑、村庄或城市作为文化景观,不只是考虑它的建筑和外形。所以,对乡村遗产的保护需要不仅对农村的文化标识,而且需要对更宽更广大的环境进行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及社区文化都得考虑到。文化景观保护真正的意义是,当地环境需要继续支持当地的社区。我强调用一种方式实现这一原则,即农村式旅游,“农家乐”只是这种旅游的一部分。这种旅游更像生态旅游和地质旅游,其主要目的是让旅游者学习一些科学的、文化的知识,需要尽力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在欧洲,学者研究发现,如果农村旅游要支持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话,需要支持小型农业,需要用传统方式耕种的农民。(徐蒙)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