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上海如何依靠市民当好世博东道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人民日报:看上海如何依靠市民当好世博东道主
2010年04月12日 10:49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感谢上海老百姓为世博会作出的贡献。”几天前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由衷地说。

  这句感谢,实实在在。面对众多媒体记者,俞正声宣布,考虑到“世博会筹办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老百姓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为了表达对上海市民奉献精神的感谢,在世博会试运行期间,上海将组织世博搬迁居民来参观世博园;正式运行期间,对所有上海常住居民,每户免费赠送一张世博会参观券,并赠送一张价值200元的交通卡纪念卡,以“表示我们对上海市民奉献的一种心意”。

  “真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政府看到老百姓受到一些影响,就当回事儿了。这事办的,贴心!”家住普陀区曹杨新村的吉阿姨这样说。

  以人为本,“宁可牺牲点精彩”,也要尽可能减少扰民

  除了这个价值不菲的“大礼包”,经上海市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5月1日前后,上海市民还可以享受到连续5天的“特别假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世博会开幕期间,会有众多国内外贵宾前来,不能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给百姓放假,既能缓解交通压力,又能减少对群众工作生活的影响。

  然而,长达6个月的世博会展示期间,仍然面临着严重的道路交通压力。上海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尽可能少用管制、限行措施。但有一条,要求政府机关的公务车“部分封存”。

  有人曾建议上海重新施行多年前曾采用的外地牌号车辆限行办法,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的回答是:“如果届时采取交通限制措施,也是本地和外地车一视同仁。”不少人认为届时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对于以路窄车多闻名的上海势在必行。然而,目前这一方案只被视为“交通压力实在太大的时候才可能采用”的备用方案。

  “对于交通拥堵的解决,要更多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尽量避免影响市民惯常的生活方式。”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的话,道出世博会主办方破解难题时“以人为本”的立场。

  不只是解决交通问题。“在讨论世博会开幕式时,曾有一个方案是在卢浦大桥上装设LED屏,需要封桥两个月。这个方案被否决了,就是因为会影响交通,对群众影响太大。”俞正声提到的这件小事,透出了上海市筹办世博的决策原则——“宁可牺牲点精彩,也要尽可能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民生”,与世博会的举办似乎并无直接关联。但每一段世博会的建设进展中,我们分明都看见了这大写的两个字。

  市长韩正今年3月做客人民网,告诉本报记者:当初在各种方案中,政府决定在黄浦江的这一段建设世博园,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还水于民”,选择了让上海“老百姓受益最大的一块”,以世博会为机遇,动迁了200多家生产企业和1.8万户居民,拆了大量棚户简屋,让这一段江岸从杂乱简陋的老城区彻底变身成了高品位地段。

  8年里,上海轨道交通运行里程猛增到420公里,为时常堵车堵心的上海人带来方便快捷;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旧房翻新,1.6亿平方米老建筑的“内外兼修”做“美容”,让众多住在老房子的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改善,喜上眉梢;上海城市环保公众满意度在今年初达到85.5分,4年来首次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以世博为号召,窗口行业推出数十种贴近百姓的服务内容……

  对上海的决策层来说,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意味着更尊重市民的实际需求,更快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更关注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利益,这才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实践和阐释,才是东道主应当体现的风采。 

  互信互谅,从“依靠群众办世博”到“人人都是东道主”

  家住曲阳路街道的74岁老人侯庆山,是220名世博园区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一位。为了当上世博志愿者,从上海申博成功之日起,老人准备了8年。如今,在世博园参加了志愿者培训,回到社区,他还要“现学现卖”当讲解员。

  为弥补宾馆床位不足、帮助海外客人了解上海文化、中国文化,上海特设“世博人家”。每一个入选家庭都带着自豪腾出最好的房屋、精心准备中国特色的“绝活儿”来招待客人。如此发自内心的郑重、兴奋和认真细致,令来宾感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筹办世博会,上海人忍受了一段漫长的阵痛。

  大上海成了“大工地”,据韩正透露的数字,光是2009年第三季度,上海所有工地加在一起,就多达6400个。出行不便,很多市民骑车上下班,总是“尘满面,鬓如霜”……市民并非没有牢骚和怨言,包括在网上论坛时有讨论,但静下心来,理解和体谅还是占了上风。据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做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市民认知与关注度” 大型舆情调查,逾九成公众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充满信心,逾八成公众对世博会施工造成的不便表示理解。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制的《2009年上海市民民生调查》也印证了同样的结果:对于迎世博过程中政府开展的诸多整治、修缮工作及其带来的不便,85%的市民表示理解。

  如今,建设带来的城市阵痛渐渐过去,世博安保又走进市民生活。

  今年4月,上海轨道交通全面实行安检。将背包放到传送带上通过监视器,最快也需要五六秒钟,高峰时间,争分夺秒的上班族们不得不放慢脚步,排队通过。安检员说,绝大多数乘客都很自觉地配合。在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站,乘客丁先生被要求开包重检,他很理解地说:“这么大规模的世博会,安全第一。身为上海人,人人都是东道主嘛,应该配合,是对客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办好世博会靠什么?俞正声的答案是:“关键在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没有群众热情、群众支持和群众参与,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群众,首先是上海的市民——从土生土长的“阿拉”,到居住在这里的新移民们。

  这是一群顾大局、识大体、为世博会筹办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百姓。

  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法治和契约观念深入人心

  复旦大学教授葛健雄教授说,上海是最早接受现代文明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城市之一,市民阶层有较强的法治和契约观念、公民自治和公共服务意识,上海百姓对于政府工作的配合程度向来较高。而对于世博会,在普通百姓们心里,更是关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集体荣誉感。

  于是,上海人才会把市井底层的穿睡衣外出现象讨论成了“睡衣门”,有了“睡衣睡裤不出门,做个世博文明人”的提醒和约束;上海市文明办征集世博期间应注意的文明礼仪,一下子就收到3万多件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希望市民共同遵守、自我约束的“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

  上海的城市管理者们口中很少有“严禁”“不准”“可耻”之类字眼。人们听到最多的,是“希望”和“鼓励”、征求意见:安保管理对群众工作生活有影响,市公安局长张学兵强调,要尊重市民的实时知情权,希望推出更多更有效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以真诚换理解,得到老百姓的自觉配合。世博会提倡公交优先和集约化出行,“不鼓励”游客使用出租车抵达园区,但也满足管控区居民、企业以及世博参展人员的用车需求。世博会的许多项目,都有网上征求意见建议的程序……

  难怪,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会把“上海市民”也当作筹备世博会的重要力量。“上海这座城市以及上海市民都在非常认真地筹备本次世博会,他们一定会让每一位到访者和参观者都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他这样告诉世界。

  有依靠百姓、信任百姓的政府,才会有自觉承担人生义务和社会责任的百姓,有“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接待点”的当仁不让。

  世博园区只需要7万多名志愿者,但在园区外圈的上海市区,总计有近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他们大多是普通的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党政机关干部等,世博会期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的服务多达5000项,包括平安、交通文明、清洁城市、文明游园、市民巡访、世博宣传等等。

  更多的上海市民,已在忙着购买门票、准备招待来参观世博会的亲戚朋友们。上海某网站上,有关“世博会期间如何接待外地亲戚”的帖子引起热议,不少网友都在跟帖中列出长长名单,展示自己世博期间要招待几批、多少位客人,有小烦恼,更多的却是热情和自豪感。

  这是一座城市管理者与全体市民间的良性互动:承受与回馈,支持与感恩,“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我们大家的世博”……

  世博大幕未启,上海已赢在“人和”,凝聚起上下同心、更宽容大气的新城市精神和海派文化。未来,生活无疑会更美好。(姜泓冰)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