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家:为世博注入审美精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文艺评论家:为世博注入审美精神
2010年05月10日 14:21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我赞同这样的论断:世博会既记录了人类智慧和社会文明,又前瞻了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

  在我看来,世博会理应成为人类的盛大的文化创意和文化集会。文化,乃人类独有的一种生存状态。人之为人,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就在于是一种有文化的高级形态的理性情感动物。完整意义上的人,既为所处的传统文化所塑造,又能创造出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这便是人与文化和谐共生、辩证发展的关系。惟其如此,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文化创意和文化集会的世博会,就不仅标注了人类物质生产进步的轨迹,而且也必然呈现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脉络;不仅引领着人类物质生产的潮流,而且也必然开拓出人类精神文明前行的路径。

  且看首届世博会被誉为“水晶宫”的主建筑,这座由1060根铁柱和30多万块大型玻璃建构的巨型童话宫殿世界,不仅凝聚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成果,显示出经典力学、微积分等先进科学理论的魅力,而且引领人类开创更新更奇更美的未来理想世界。如今有近200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参展的上海世博会,其“主题馆”高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真实、生动、深刻地诠释了21世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新高度,引领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人为本,兼容和谐地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去实现“天下大同”。

  我承认,世博会上展示的每一项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无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都给人类“生活更美好”带来了福音。但是,近代以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也曾发生过某些冲突和较量。忘记以人为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资源开发可以破坏人与自然、与环境的生态平衡,以致造成人祸天灾。

  我注意到,上海世博会敏锐地以“文化自觉的力量”兼容整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实现两者的结缘互补,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的,我们理应自觉在世博会中注入审美精神,以坚守人类独有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应自觉摒弃那种在“展会经济”中排斥审美精神的功利化、媚俗化倾向。这是上海世博会的新意,也是上海世博会对当代人类文化的新贡献。

  1977年,英国当代诗人菲利浦·拉金(1922—1985)在《逝去了,逝去了》一诗中,曾凭吊那时的英格兰因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冲突而“逝去了”的可爱可亲的“树影、草坪、小巷、会馆、雕花的唱诗台”,并厌恶那“剩下的只是混凝土和轮胎”——疯狂的房地产开发的“混凝土”瘐毙了大自然的生机,失度的汽车工业“轮胎”污染了清新的大气。而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给人类历史留下的,当然不会只是“混凝土和轮胎”,而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即以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的精神,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和物质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