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馆长看世博:感受快乐 分享精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中国馆馆长看世博:感受快乐 分享精彩
2010年05月23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馆馆长徐沪滨向希拉里赠送礼品。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上海5月23日电 题:中国馆馆长看世博:感受快乐 分享精彩

  中新社记者 李鹏

  上海世博会开园进入第23天,累计观博客流突破500万。如潮人流涌进园区时,也有观众抱怨说:个别展馆排了好几小时的队,最后看了几分钟就出来了,而且还没看懂!

  这似乎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为何看世博会?看什么?怎么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长徐沪滨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说,留心思考这些问题,才能在看世博会时做到“到位的欣赏”,并且“只有看懂世博,才能分享精彩”。

  欣赏世博:看什么,怎么看

  有人将世博会看作是个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嘉年华”,徐沪滨对此并不反对:“让大家感受到快乐,有什么不好?但世博会并不仅仅是嘉年华。”

  “我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是现代世博会?”徐沪滨说,很难用一句话涵盖今天的世博会。在他看来,世博会有人类共同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对前一段文明的总结和归纳,是根据主题演绎的“一段故事”,是个性鲜明的“主题公园”,是有丰富体验的“电影院”,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表现的“科技馆”、“博物馆”和“未来规划馆”。

  具体到上海世博会,徐沪滨认为有六大看点和亮点:

  ——看理念。本次世博会有“非常之好”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全世界55%的人生活在城市,而城市在滋育文明的同时,也催生异化,其发展是世界性难题。

  ——看创新。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本次世博会有两大创新: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世界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经验的平台;网上世博会则是世博会的导引、补充和延伸。

  ——看文化。文化是技术、创意背后的基石和灵魂。文化的多样性和跨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全球化的潮流,成为世博会的使命。

  ——看科技。世博会展示了科技的发展。本次世博会上,两方面的科技展示让徐沪滨印象深刻:电子革命,相当数量的馆内都展示了肉眼可以直接观看的3D影像;环保科技,低碳经济、绿色革命、清洁能源等将引领未来生活。

  ——看发展。不仅指经济的发展,世博会上可以看到各国风格迥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世界向何处发展。

  ——看和谐,189个参展国和57个国际组织,意味着本次世博会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和文明。

  多彩世博:传播风尚,感受快乐

  上海世博园3.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纪录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徐沪滨说,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和文明不分贫富、不分强弱、不分差异,平等地展示自我,也共同思考着未来。

  他说,世博园内没有“文明的冲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世博园内和谐交流。世博会让中国人不出国门看遍世界,有机会与世界各国人民面对面,增加了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的机会,这一点难能可贵。

  徐沪滨表示,和谐共处非常难得,因此观众“要心情恬淡,轻轻放慢自己的脚步,在园区走走看看,如同徜徉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去汲取一些精华,传播风尚,感受快乐。”

  作为中国馆的馆长,徐沪滨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也有机会去别的展馆“串门”。他说,各个展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都是人类的瑰宝,体现了科技力量和未来展望。“在交流中,我们看到彼此的长处和亮点。中国馆也有自己的强项,有中华智慧的传承,同时也与各国展馆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理解世博:有所悟,有所得

  159年历史的世博会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作用巨大。在欧美发达国家,世博会催生了一大批工业革命的产品,改变了人类社会进程。而在一些国家,世博会的举办被看作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徐沪滨对记者说,世博会的影响不是一代人的问题,其“影响之大之远,我们可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和意识到”。

  他认为,对青少年来说,世博会是千载难逢的接受教育、汲取营养、提高素质的极佳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青少年通过世博会去看世界、去遐想、去实践、去探索,其作用“怎么说也不为过”。

  徐沪滨说,日本大阪世博会对日本国力的提升起了巨大作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作用同样会巨大。世博会推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将给中国的发展之路带来很多启示。“再过若干年,回过头来看,一定会发现举办世博会的心血和投入是值得的。”(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