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寻路 银行试水“直接转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信贷资产寻路 银行试水“直接转让”

2010年08月19日 07: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银信合作被规范后,银行信贷资产开始尝试“直接转让”。

  “转让方式买断,转让利率4.86%,管理费0.2%,转让期间21个月。”

  近日,来自天津、浙江的3项银行信贷资产,在长城资产公司控股的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 (以下简称天津金交所)公开挂牌交易。这是其中一个项目的情况。

  昨日(8月18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银监会规范银信合作之后,对于信贷资产的转让渠道,银行正在寻求“直接转让”这个突破口。

  3个信贷资产涉资19亿元

  据悉,上述3个信贷资产项目涉资19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为抵押贷款,7亿元项目为保证贷款,2亿元项目为质押贷款。3个项目借款人行业涉及政府融资平台、交通等行业。

  “购买挂牌信贷资产项目的,必须是我们的会员。”天津金交所信贷资产交易平台负责人均表示,目前还没有其他机构表示出购买上述3项信贷资产的意向。

  记者根据天津金交所网站公布的会员信息了解到,就目前而言,除了香港农银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相关投资机构,只有中国长城资产管理有相当的财力能够接盘。

  作为天津金交所信贷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者之一,张健对该平台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透露,挂牌的项目将连本金与利率一同交易,买方将以现金支付。为了保护卖方,将不公开挂牌项目所属银行的详细信息。

  天津金交所办公室主任刘斌告诉记者,目前该所的信贷资产交易还处于探索阶段。上述挂牌项目的定价机制,也尚未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还是由卖方银行自己出价,包括挂牌披露的贷款利率,买卖双方自己都可以协商。”

  天津金交所信贷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无论对天津金交所本身,还是对银行业来说,都是一大创新。

  “我们通过对天津、浙江等地银行的大量调研,在数据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才开通了这个平台。”张健说。

  刘斌介绍说,该信贷资产交易平台的设立,得到了天津相关监管层支持,并吸引了众多银行的关注,“目前天津、浙江、大连等地的银行开始和我们谈相关业务。”

  直接转让或成下一突破口

  近年来,通过信托平台发布的信贷资产理财产品,逐渐出现乱象。为此,银监会于8月10日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的银信理财产品在今明两年由表外转入表内。

  对于银行来说,在银信合作规范后,信贷资产直接转让成为新的突破口。因此,信贷资产的交易平台建立也成为市场所需。

  “这是一个进步现象。”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邱冠华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通过信托平台转让信贷资产,是比较私下的,缺乏市场透明度。当信贷资产被推上交易平台后,可以增加市场透明度,同时也让风险可控。

  “尽管这个平台还不被业界熟知,但至少显示出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开始由堵变疏”,邱冠华说,它的设立,是监管层对于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一种疏导,以便打开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渠道,进一步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

  农行北京分行副行长董福海表示,天津金交所的模式目前只是信息发布平台,还未涉及交易核心。农行若有信贷资产需转让,或者会考虑通过公开平台增加透明度。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重组并购处处长、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程斌宏认为,目前来看,天津金交所的信贷资产交易,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但对大型银行来说,如果没有相关政策优惠以及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很难有吸引力。

  影响新增贷款?要看谁买

  “信贷资产通过直接转让,可为银行在下半年腾出更多的信贷发放空间。同时,由于各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不同,也需要透明的市场化方式,来调整银行信贷结构。”一位了解银行信贷业务转让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然而,今年全年的新增贷款总额已经控制在7.5万亿元,如果银行将之前的信贷资产腾挪出表外,是否意味着新增贷款总额面临上行的可能?

  对此,程斌宏认为,这要看最后的买方是谁。

  “如果是银行或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接手,都不会对新增贷款规模产生影响。因为尽管是以买断为交易方式,卖方的这笔信贷资产业务将转出表外,但是买方还是会列入表内,因此对银行业整体来讲,不会有影响。”程斌宏说。

  但是,如果是其他机构买入,就要另当别论。程斌宏分析说,如果其他投资机构买入,可能会从投资的角度,购买欲投资企业的银行贷款资产,然后拿去与该企业换股,“这样,就相当于交易的信贷资产已经完全不计入整个银行业表内,因此可能影响信贷发放规模。”(李静瑕)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