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宽松或从紧学者各执一词 货币政策进入观望期

2011年09月07日 08:4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央行副行长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透露,由于物价回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央行将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进一步落实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措施,努力完成全年的物价调控目标。一时间,下半年货币政策加大从紧力度的声音甚嚣尘上。

  然而,今年8月召开的金融监管部门年中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则表明,随着通胀可能见顶,下半年货币政策或适当微调,将采取“定向宽松”方式。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文章强调,要“充分重视货币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央在本轮调控中首次强调“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意味着货币政策已进入观望期,短期内紧缩加码的可能性降低。

  一方面是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珠三角、长三角实体经济面临困境;一方面是以欧美为首的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明显,另一方面是中国国内楼市热度仍未退烧,货币政策到底该走向何处,专家学者也因此各执一词。

  激进的称需及时扭转从紧货币政策,以免伤及实体经济;保守的称不能立马改观,否则通胀将成为洪水猛兽。为此,本期南方经济圆桌特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蔡荣鑫、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黄正新逐一为读者做深入盘点和解析。

  1

  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难估,观望或成主流

  南方日报:从8月召开的金融监管部门年中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随着通胀可能见顶,下半年货币政策或适当微调,将采取“定向宽松”方式。然而日前,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又表示,从目前看来物价回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央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人称,货币政策进入观望期,如何看待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趋势?

  涂永红:面向中小企业、农业的“定向宽松”非常必要

  整体上我国流动性宽松的局面不会改变,一是,前几年的信贷投放规模太大,一些投资尚未完成,导致流通中货币供给大于商品供给;二是,我国贸易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今年7月创出危机以来的新高,贸易顺差、热钱流入带来大量的国际流动性。

  我国通胀虽然见顶,但还在高位,需要继续控制,不能马上放开货币供给;此外,我国经济上半年增长接近10%,大大超过原来7%的预期,表明某些行业或地区出现过热现象。资金短缺现象具有结构性。因此面向中小企业、农业的“定向宽松”非常必要。

  陈及:轻言改变货币政策走向是充满悬疑的说法

  首先,没有充分有力的证据表明通货膨胀可能见顶,根据国际经验以及近几个月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很可能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正处于一个加速上升或高位徘徊的阶段。因此,轻言改变货币政策走向是充满悬疑的说法。其次,在一个开放经济环境中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面临二次衰退经济刺激政策箭在弦上的条件下,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抉择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

  黄正新:银根再紧经济将难以持续,逐步放松是未来趋势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是:银根越来越紧,企业资金市场紧张,融资、投资难;民间借贷成本高;企业成本上升,面临亏损的局面,甚至有可能破产。而由于国家通胀预期上升,导致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紧绷,地方财政困难。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今后经济的发展。如果银根再紧,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所以现在货币政策“松绑”是有必要的,逐渐放松是未来的趋势。完全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无法使经济达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状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