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小企业融资难且贵 不应成为“摇钱树”

2011年09月21日 19: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大企业“金融脱媒”背景下,各家银行看重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纷纷加大力信贷倾斜力度。但与此同时,货币政策收紧、信贷资源紧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仍面临融资难且贵的困境。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21日在广东东莞举办的卓越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先要解决小企业“融资贵”,不要将小企业当作银行的“摇钱树”。

  小企业贷款新增猛 融资仍然难且贵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工商登记的法人企业1030万户,小企业占到82%,比五年前提高约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信贷增速迅猛。朱小黄介绍,今年前八个月,全国中小企业贷款新增已占到所有企业贷款新增约60%。“其中,建行中小企业贷款新增占到近70%,比五年前提高近一倍。”

  据介绍,建行近三年小企业贷款平均增长40%,目前已累计为16万小企业客户投放信贷资金1.4万亿元,间接提供了超过2000万个就业岗位。

  即便如此,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齐力然在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小企业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融资仍是其发展瓶颈。

  “尤其近段时间,国际上,美日欧经济形势低迷、贸易保护等导致一些小企业商品面临出口压力等经营问题。”齐力然说,“同时,国内通胀指数没有明显改善,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特别是一些对外出口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尤为突出。”

  据建设银行有关部门测算,目前中小企业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的平均利率为8.02%,而大企业为6.65%;中小企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利率为10.15%,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利率是17.33%,民间借贷平均利率35%。

  “小企业不是‘摇钱树’,不能把小企业当作银行赚钱的‘唐僧肉’,一味追求高收费。”朱小黄说,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先要解决小企业“融资贵”。小企业客户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只考虑赚钱,过高地增加企业融资负担,就是“竭泽而渔”。

  大银行要“弯下腰”服务小企业 看轻抵押重信用

  深圳市金百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巍告诉记者:“我们没有抵押物,房子是租的,地也是租的,资金都是流动的。要是按照以往的抵押物要求,我们很难贷到款。”

  一直以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将大企业作为主要客户对象,要想迅速实现从“垒大户”到“亲小企业”的转变,还需创新建立了一整套有别于大企业,专业发展小企业业务的模式、流程、产品等。

  “大银行服务小企业,一定要‘弯下腰’来,从过去只在‘办公室’里谈判,转向走近社区、贴近客户,全面了解企业和企业业主的特点。”朱小黄说。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表示,小企业亟待建立一套有别于大企业的评级模型和标准,更应关注其资产状况、业主信用、优惠政策等风险缓释因素,改变一味只强调企业财务数据的传统做法。

  对此,建行小企业业务部主要负责人余江介绍:“我们针对特定小企业客户推出一项信用类贷款,贷款金额分别为500万元、100万元、10万元及以下。虽然无需抵押担保,但我们信贷人员前期需要投入精力主要关注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状况,特别是企业主本身信用记录。”

  小企业防风险需建信息平台 注重大数概率

  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靳彦民告诉记者,银行虽然很想积极拓展中小企业服务,却苦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风险防控难度仍面临压力。“目前小企业信息分散,注册信息、海关信息、消费信息都有不同管理部门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银行掌握信息难度较大。”

  齐力然认为,目前制约小企业融资还源于银行与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对小企业信用缺乏高效、权威、全面的第三方评估。

  “银行对于小企业融资大多考虑两点:成本与风险。如果银行能与协会合作,建立关于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由协会前期推荐客户,为小企业的融资前期打基础,后期提供银行所需的风险监控数据,节省银行不少的成本。”齐力然说。

  “小企业风险管理手段要有新的计量方法,要符合小企业特点。”朱小黄认为,对小企业风险管理要建立在违约概率的大数定律上,不要斤斤计较个案风险,在容忍度之内,风险个案的问题都是业务运行中的正常现象。对于超过容忍度的,应要调整准入条件、流程及风险缓释方法。

  据介绍,目前,建行小企业不良率为0.99%,低于对公贷款不良率,甚至全部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记者吴雨、刘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