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国长短期债券延时:负面效应全球扩散

2011年09月30日 07: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美联储宣布进行总额4000亿美元,将短期债券置换为更长期债券的所谓“逆转”行动,即OT2。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国际机构表示,与去年年底时的情形相比,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在今年上半年全面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正在增大。美国的OT2既不能缓解目前困难,更会推升美国债务。而受美国和欧洲经济二次探底的影响,新兴市场的复苏趋势也会受到牵制。

  OT2打击全球市场情绪

  美联储在9月23日宣布进行总额4000亿美元的,将短期债券置换为更长期债券的所谓“逆转”行动。美联储同时表示,这一行动是考虑到“经济前景相当程度的下行风险,包括了全球金融市场所受到的影响。”根据美联储的声明,拟在2012年6月前买入面值4000亿美元的6至30年期国债,在相同时间内出售等面值的剩余期限在3年或3年以内的国债。

  国际货币专家第一时间表示,美国的做法被称作OT2(扭转操作),美国出售短期国债并买入长期国债的效果几乎和QE一样,因为都可以压低长期利率。唯一不同的是,过去美联储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来扩大资产负债表,现在却因为卖出了等面值短期国债,使资产负债表规模可以维持不变。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不用承担制造全球通胀的恶名。但其实,QE和OT只不过是换了标签而已。

  9月24日,投资者对美联储之前一天公布的债券置换项目表达了普遍失望情绪,全球股市全面下跌;美联储在当天的声明中对经济前景的谨慎预期也引发市场不安,欧股市场中金融,矿业和石油类个股普遍下挫,欧股指数最终大幅收跌4.63%。泛欧道琼斯指数24日收于214.89点,下跌了4.63%。同期的美股指数持续扩大跌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接近欧股市场收盘时下跌超过350点。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美联储所给出的对策只是刚刚符合市场预期,而且没有任何新意———同时,对经济形势的警告式评估导致谨慎的投资者进一步远离股市。非盈利研究机构美国经济咨商局在周四指出,美国经济还将在今年秋冬两季显示“持续疲弱增长”走势。

  瑞典盛宝银行首席经济学界斯蒂恩贾克布森表示,“我不认为投资者还有什么兴趣把自己的脖子放到市场里去冒险。现在的市场显得有些群龙无首。”他指出,全球股市可能出现10%的修正,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能向下尝试1000点到1050点位置,“市场终于还是认识到,所有的紧缩措施的各种说法,最终还是要回到如何实实在在如何创造就业,以及稳定经济增长的讨论上来。”

  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其实美联储已不是第一次参与扭转操作这样的行动。早在1960年4月,美国经济陷入持续衰退,美国政府希望进行宽松刺激政策来提振经济。1961年2月2日星期四清晨,刚就任美国总统不久的肯尼迪就宣布了OT1的目标和方法,并以经济信息的方式上传给国会。当天晚些时候,美国财政部宣布拍卖69亿的18个月期短期国债,而非原来计划的长期债券。随后的数据显示,其罕见的直接购买了长期国债。从当时的数据看,美国长期国债回报率在两月间有大幅下降,但扭转操作带给美国经济的并不止这些。在随后的日子里,美国经济迎来了黄金的8年。

  难抵“二次探底”

  多数机构表示,与去年年底时的情形相比,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在今年上半年全面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首先,最让奥巴马政府头痛的就业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还出现了停滞的迹象。美国劳工部9月2日公布的月度非农就业报告显示,8月份美国新增就业岗位为零,而失业率仍高居在9.1%的水平。

  其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住房市场也不见起色。房屋价格虽从年初创下的低点有所反弹,但与一年前相比仍大幅下滑。

  另外,一度引领美国经济复苏的制造业也似乎失去了动力,且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近期的一系列数据显示,纽约费城等主要制造业地区的生产活动,均已经从扩张转为收缩。

  唯一令人不至于过分悲观的是,占美国经济总量70%左右的居民消费,出现了好转迹象。最新的报告显示,7月份美国消费者开支环比增幅创下5个月以来新高,而8月份主要零售商的销售情况也好于预期,减轻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担忧。

  目前最大的疑问是,消费者开支的复苏情况是否能够持续?美国行业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8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对个人收入和就业前景的看法更加悲观,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两年多以来的最低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