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频繁唱空中国和银行业 惠誉屡次走眼为哪般?

2011年10月09日 13: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对唱空中国经济和银行业颇为热衷。2010年6月,曾下调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价至“最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的D/3类。2011年4月,又把中国长期本币债信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7月18日,惠誉在一份评估35家中资企业的报告中表示,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以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这些中资企业的主要劣势指标,这些企业高企的现金储备和高估值可能掩盖实际存在的财务问题。9月8日,惠誉再次警告,若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实质性恶化,可能会在六个月至两年内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据称,银行信贷、地方债和新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是惠誉对中国此举的诱因。乍看起来,惠誉就像一位“先知”,接受“神人”的启示,预测着中国经济和银行业的未来,并不断地传导给全世界。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老掉了牙的不断被重复的故事。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撇开道德和诚信,预测与妄言仅仅一步之遥。

  一、当预测变成妄言

  纵观惠誉历年对中国的主权评级报告和银行业特别报告,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间,惠誉一直把中国银行业看作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质疑从未间断,但也从未准确过。

  2001年,惠誉认为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极差,即使未来几年信贷增长加速,盈利也不会同比例增长。四大行只是依靠扩大贷款规模来降低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惠誉还表示中国银行业的贷款损失拨备很低,以未计提拨备的不良贷款占资本金的比率计算,国有银行已经在技术上破产好几次了。实际情况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快推进商业银行改革,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不良贷款,1998年至2000年连续推出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2700亿元资本金、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000多亿元不良资产等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底,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速度开始下降;2000年第4季度,不良贷款比例开始下降;2001年底,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例同时下降, 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920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3.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是1997年的2.9倍,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2年,惠誉仍坚持认为不良贷款等问题使中国的银行体系十分脆弱,中国很可能会发生银行业危机并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损害。与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同,中国银行业危机的导火索来自内部。同时指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并没有为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并质疑官方公布的新增贷款不良贷款率低于1%的可信度。实际情况是,2002年末,中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3.95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不良率比年初下降4.26个百分点,1999年以来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7以内,达到国际银行业优良水平。

  2003年,惠誉继续认为中国银行业当时的信贷管理水平不能应对贷款快速增长带来的挑战,潜在信贷风险加大,下调了部分银行的评级。并预言,由于贷款增速过快,新不良贷款将在未来几年涌现。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软着陆,房地产和钢铁等行业的信贷泡沫破灭将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并因此损害银行体系的稳定。四大行的资产质量问题自己已无法解决,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也开始涌现。就算通过政府注资使四大行上市,但四大行是否会真正转变经营方式,投资者对四大行在完全商业基础上运作是否有信心,仍存在很大疑问。实际情况是,2003年中国各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较年初下降5.32个百分点。另外,2003年12月,汇金公司向中行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不仅补充了两家银行的核心资本,也使两家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得以深化。

  2004年,惠誉认为中国的GDP增长大部分依靠投资拉动,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并表示一旦经济环境变差,商业银行的坏账会马上显现。同时,继续质疑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并为以前的错误判断寻找理由,强调2000年以来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改善主要是得益于经济环境好,并坚持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被低估了。实际情况是,2004年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9.5%。同时,2004年也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巨变的一年。中行、建行两家试点银行的财务重组基本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工作进展顺利。通过国家注资、处置不良资产、增加风险拨备等财务重组措施,中、建两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水平、风险拨备等主要财务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水平。2004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实现利润635亿人民币。

  2005年,惠誉预计中国银行业在2003年贷款高峰期的部分贷款可能成为坏账,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多呆坏账。而且进一步指出,任何坏账的核销都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沉重负担,因为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率较低,资本充足率也很低。由于贷款增长放缓和不良贷款增多,2005年中国各家银行利润增长将趋缓,甚至出现利润下降。实际情况是,2005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实现利润18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近200%。当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双降,工、中、建、交四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降为4.27%(当时中国农业银行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特别是,在这一年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2006年,惠誉再次放言,尽管中国的银行进行了改革,但银行系统整体依然很薄弱,银行业风险仍是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中国银行业的内控和风险管理不可能在几年内就得到强化,中国银行业也不可能对经济周期免疫,贷款快速增长导致坏账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有可能使近十年的改革成果付之东流。并进一步批评中国大型国有银行IPO的速度太快,改革尚未完成,银行也未充分准备好。实际情况是,2006年,随着工商银行完成上市,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到2006年底,资本充足率达到8%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有100家,比2005年增加了47家,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为77.4%。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