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媒体评论:银行业改革该动真格了

2012年03月27日 14:06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12亿元,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天赚得约28.5亿元。

  这样的成绩单固然可喜,但如果放在中国经济民生、全球经济业态的背景下观之,似乎嗅出的更多是风险与吊诡。与国外银行主要依靠中间业务盈利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仍然非常粗放。从技术、服务乃至性价比的角度来考量,银行业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在去年我国制造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本该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的银行业却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其吸金能力甚至远超石油、烟草等暴利行业,实在令外人匪夷所思。那么,我们的银行暴利来自哪里呢?

  首先是透支民生发展成果。存贷款利差是银行经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换言之,“破万亿”的利润八成以上来自利息差。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1年我国CPI涨幅为5.4%,而目前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5%,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3.5%,储户实际存款为负利率。也就是说,百姓的“割肉”成就了银行暴利的“大头”。

  其次是透支经济复苏潜力。放眼银行业,近年来已成气候的 “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也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而银行坐收暴利添加了注脚。银行不规范的放贷行为结果有二:一是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扩张,金融风险逐渐放大;二是实体企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利于营商环境。

  下面这组数字已成了通识:2003年左右,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现在却“增肥”成3000多种——“胖”了10倍。

  2003年以来的银行业改革确实推动了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然而,在信贷额度有限、信贷需求无限的当下,议价能力仍垄断在商业银行手中。因此,只有降低准入门槛、打破数家银行联手做大的格局,成本与服务才有优化升级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千呼万唤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所作为,但如何以市场化的利率平衡各方利益,将巨大盈利反哺社会,还是亟待思考的大命题。

【编辑:曹文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