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沙首套房贷款政策暂未松动 大多执行基准利率

2012年04月10日 15:00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0)

  “首套房都是基准利率,二套房基本是上浮10%。”万科城销售员周清昨日说,从今年3月份开始,她就开始频繁回答客户关于房贷利率优惠的咨询,以上是与该楼盘合作的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政策。

  记者昨日在长沙各大银行走访发现,与上海出现最低9折不同的是,目前长沙市首套房贷款暂未见折扣,大多执行基准利率,而二套房贷款则普遍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只是二套房放款正常,先前的排队“等贷”现象已不复存在。

  2011年年底,长沙各大银行的首套房的贷款利率基本都需上浮10%左右。“首套不上浮,但是也没有折扣。”这是记者昨日从建行湖南省分行获悉的房贷利率政策,而该行3月在上海首套房贷款最低已执行到9.5折。

  同样执行基准利率的还有农业银行,农行湖南省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的李姓负责人昨日下午告诉记者,目前农行对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二套房上浮10%。

  “有可能打折,但目前还没有。”对于坊间盛传的5-6月将出现利率普遍下调的预测,上述负责人坦言,目前农行总行给湖南省分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区间是8.5折和基准利率之间,目前仍按基准利率执行,原因是:“现在的市场价就是基准利率,大家好像还都没开始打折。”当记者问起二套房放款速度时,该负责人说:“完全不用排队了。”

  记者走访中发现,兴业银行首套房贷款仍需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二套房则上浮10%,二套房放款不存在排队的问题。

  而银行信贷员普遍表示,客户是否享受到最低利率优惠,还要看个人贷款资质和银行的最终审批结果。“不好说,现在首套房还是可以想办法打点折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银行个贷部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相关链接]

  南京首套房贷现8.5折优惠

  据新华社电 今年以来南京首套房贷利率逐步放松,从基准利率到9.5折再到9折,近日,又有银行推出了首套房贷8.5折利率优惠。

  记者从广发银行南京分行获悉,该行正在推首套房贷8.5折的优惠。但是这项业务有一定的附加条件,比如只能申请纯商业贷款,不接受公积金贷款,并且需要购房者在该行有一定额度的存款。据悉,南京现在已有多家银行推出首套房贷优惠利率,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广州银行等均有9-9.5折优惠。而与去年房贷审批周期动辄三五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相比,今年多家银行都对房贷审批提速,不少银行一周时间就可以放款。

  据金融监管部门介绍,目前信贷规模并没有明显的增长,银行放松房贷利率主要是市场行为。

  宁波推行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

  防止开发商“一房多卖”

  据新华社电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委获悉,为了有效防止“一房多卖”现象发生,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宁波市从9日起推行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

  所谓商品房预告登记,就是在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后、办出房产证之前,到房屋登记部门预先申请、主张自己对所购房屋的物权。预告登记可以视作一项准物权,购房人办理预告登记相当于给自己拿到房屋产权加了把“安全锁”,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其后的买卖是无效的。

  据介绍,目前宁波虽然已有较为完备的商品房合同备案制度,但开发商“一房多卖”可能性依然存在。由于市场上在售的商品房大多数是期房,从合同备案完毕到最终交房,一般需要1至2年时间。在当前楼市调控严厉背景下,开发商资金链普遍紧张,生死存亡之际铤而走险去搞“一房多卖”、以谋求更多资金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推行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对于防止“一房多卖”现象发生,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非常有必要。

  此外,与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同步推行的,还有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其中,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是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的前提。据宁波市住建委房产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可以防范开发商把一套已售出的商品房在银行处重复抵押、套取资金。待条件成熟,二手房预告登记也会择机推行。据潇湘晨报 记者 蔡胤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