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美汇率博弈或加剧全球经济损失

2012年05月30日 09: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尽管美国财政部日前发布半年度《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但依然声称人民币被低估。确实,货币问题是中美双方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影响全球经济和全球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中美作为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加强在汇率方面的磋商,保持美元和人民币的稳定,对于保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民币大幅升值给中美双方都将带来损失。

  因为,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30%,但其间美对华贸易逆差并没有明显改善。相反,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势必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放缓,不但不会使美国受益,反而可能会造成中国的高失业率、通货紧缩、工人工资下降等影响,甚至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

  过去10年中,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长了55%,对中国出口增长却高达468%,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国。同时,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幅远大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增幅,美国在对中国的贸易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摩根斯坦利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对美出口,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1000亿美元,美国企业获利6000亿美元,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在华投资美国企业在美中贸易中也赚取了外汇,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对这些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也将为此承担更高成本。

  其次,美元过快贬值也会给中美双方带来损失。

  一方面,美元过快贬值对中国经济有较大影响。截至2011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2万亿美元,美元资产约占70%,相当于持有2.24万亿的美元储备。如果美元贬值1%,中国的外汇储备将损失224亿。同时,如果美元快速贬值,也将导致热钱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流入中国,加大中国资产泡沫压力,股价上涨、房价上涨将不可遏止,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此外,美元贬值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元大幅贬值的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增加了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由于国内政策无法控制输入型通胀,这将大大增加中国制造业成本。同时,如果过剩的流动性不能在股市和房市中得到释放,必然会转向农产品市场,引发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产品资本化。在此情况下,中国将无法抵御农产品资本化所带来的风险。

  另一方面,美元过快贬值也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虽然美元贬值能够在短期内提振经济,但上世纪70年代美元过快贬值曾造成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及“滞胀”困境。长期来看,美元过快贬值将导致美元丧失吸引力,国际上对美元的替代使用将逐步增多,将削弱美元在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储备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况且此举还不会根本改变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局面。

  与此同时,美国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决定美元不能过快贬值。对于美国这样国内储蓄不足以满足投资需求的国家,必须从中国等高储蓄率国家以借债或直接融资的方式得到外部投资,以支撑美国国内消费和资产价格。如果美元不能保持稳定,不能实现美元的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将不会继续持有或购买美国国债或美元资产,美国将丧失低成本融资的基础。

  再次,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不稳定最终将给世界带来损失。

  因为,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未来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发动机熄火,将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美元贬值也将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储备货币角度而言,美元的稳定涉及各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从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角度而言,美元贬值及其预期,会引起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原油、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结果会增加全球商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特别是增加新兴市场国家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如果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仍继续放缓,也不排除美元贬值还会引起新一轮的全球性滞胀风险。如果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不稳定,引发中美贸易战,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上海证券报)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