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妄图炒汇获利 投资公司“注销”本金难要回

2012年07月20日 15:2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2011年6月,市民吕女士跟一家投资公司签订了代理理财协议,投入了将近4万元进行炒汇,协议期限是一年,约定20%的保底。2012年6月,吕女士再次来到当时签订协议的办公室,却发现房间已经换了租客,拿走自己近4万元投资的公司也“注销”了。

  为获利投资近4万炒汇

  2011年3月,市民吕女士通过网络结识了一名李先生。李先生自称跟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名为“德银”的投资公司,通过外汇投资获取利润。李先生告诉吕女士,公司在香港的外汇市场有操盘手,一年的时间至少能够获得20%的利润。

  听到这种说法后,吕女士托朋友打听了一下,发现确实有人通过“炒外汇”发了财。2011年6月,吕女士最终同意投资,并在李先生的陪同下,通过银行用38000多元购入了6000美元,然后把钱打到了一个指定账户中。

  随后,吕女士和“德银”签订了协议,约定了一年的投资期限,到期后除本金外还能拿到20%的保底利润,在这期间,吕女士可以通过特定的理财平台网站查看自己的余额。开始的一段时间,余额不断地缓慢增加,吕女士感到很放心,之后就没有查看过。

  领钱时投资公司已不在

  2012年6月,准备领钱的吕女士再次来到当时签订协议的办公室,却发现房间里已经入驻了一家经营环保设备的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2011年12月份就已经搬进来了。大厦的物业人员也证实,“德银”在这里租了约有一年时间,半年前就搬走了。而此时,查看账户的理财平台也打不开了。

  情急之下,吕女士联系上了李先生。李先生表示,“德银”已经办理了公司注销,自己只是“德银”的业务员,而且已经不做外汇投资方面的业务了,想要钱需要去找公司的负责人邹先生。

  按照李先生的说法,之前的客户都如愿以偿地拿到利润,这次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还有另一名男子和吕女士有同样的遭遇,将近1万美元的本金没有拿回来。

  按照李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吕女士联系上了邹先生。经过多次交涉,邹先生始终不愿露面,只是模糊地表示“自己有难处,还钱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很可能遭遇非法炒汇

  随后,吕女士到工商部门进行查询,却发现根本没有一家名叫“德银”的投资咨询公司在济南注册。此外,李女士还从工商部门查询到,目前有不少名称和德银类似的投资咨询公司。这些公司都声称可以承接“代客理财”业务,帮助客户通过炒外汇获利。

  一家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代客理财”都是由客户自己开户,公司负责的专业人员负责理财操作,协议上会规定营利后双方的分成比例。对于投资存在风险,客户也是要承担绝大部分的比例。

  一位长期从事金融投资工作的人士表示,吕女士遭遇的很可能是非法网络炒汇。这是一种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非法外汇保证金交易,通过少量保证金,利用杠杆效应成倍放大可交易资金规模。“操盘手”则通过频繁交易大量收取每手交易的返点佣金,将客户资金亏空。

  为了给投资者造成盈利的假象,不法分子还会私自设置虚假网络交易平台。为逃避处罚,与“非法网络炒汇”撇清关系,不法分子还会让投资人自行将外币形式的外汇保证金交易汇往其境外指定账户。

  据山东法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成介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证券公司或咨询公司是不能与客户约定利益分成,或是设置保底收益的。存在类似条款的理财协议违反法律规定,属于无效协议,投资者有权要求返还全部投资。

  王成建议吕女士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如果“德银”确实未在工商部门注册,那么业务宣传和代客理财的行为就涉嫌经济诈骗,吕女士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见习记者 娄士强 实习生 赵志双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