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禁止用信用卡购预付卡 大额购卡需“实名制”

2012年10月18日 09:54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继近日商务部出台预付卡管理办法后,央行有关负责人日前公开解读将于11月1日起施行的《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负责人表示,下月起,购买记名预付卡或一次性购买不记名预付卡1万元以上的应实名,并禁止使用信用卡购买预付卡和为预付卡充值。此举有利于防止预付卡被用于洗钱、套现等活动。而禁止使用信用卡购买预付卡则可以有效防范预付卡套现和信用卡套现风险互相传递。

  大额购卡需“实名制”

  央行称,《办法》所称预付卡,是指“发卡机构以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的、可在发卡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这类卡即指的是取得了《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办理“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这与商场、超市等发行的仅在本单位经营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预付卡有一定区别。

  据记者了解,一些大型的预付卡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沪等地。如北京市场上消费卡主要有资和信发行的商通卡、裕福实业发行的福卡等;上海则主要是百联电子商务旗下的联华OK卡。

  此外,预付卡还分为记名预付卡和不记名预付卡。前者是指预付卡业务处理系统中记载持卡人身份信息的预付卡;后者是指预付卡业务处理系统中不记载持卡人身份信息的预付卡。《办法》规定,单张记名预付卡资金限额不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预付卡资金限额不超过1000元。

  《办法》要求,个人或单位购买记名预付卡或一次性购买不记名预付卡1万元以上的,应使用实名并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发卡机构应登记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使用实名购买预付卡的,发卡机构应登记购卡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单位经办人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名称和号码、联系方式、购卡数量、购卡日期、购卡总金额、预付卡卡号及金额等。

  《办法》还要求,单位一次性购买预付卡5000元以上,个人一次性购买预付卡5万元以上,或办理一次性5000元以上预付卡充值业务的,应当通过银行转账等非现金结算方式,不得使用现金,以增加购卡和充值的透明度。

  三种情况允许网络支付

  在征求意见稿中,央行批准可发行向本发卡机构为客户开立的网络实名个人账户充值的充值卡,其充值后的资金只能用于网络购物消费,不得通过任何途径提现、变现和套现。《办法》规定预付卡不得用于网络支付渠道,但三种情形例外,一是缴纳公共事业费;二是在发卡机构拓展的实体特约商户的网络商店中使用;三是同时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发卡机构,其发行的预付卡可向持卡人在本机构开立的实名的网络支付账户充值,但同一客户的所有网络支付账户的年累计充值金额合计不超过5000元。

  目前很多实体商户出于压缩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考虑,纷纷将线下的商品引入网络商店中展示、出售。允许预付卡在发卡机构拓展的实体特约商户的网络商店使用,对持卡人而言,只是改变了购买同一商家商品或服务的方式,但可以节约时间,甚至享受更多的优惠;对特约商户而言,能够节省营业场所租金和人工费用,增大利润空间。同时,同一家商户的网上商店出售的商品与实体商店基本吻合,其套现、洗钱风险相对较小。

  一些预付卡发卡机构同时也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业务,为满足该机构预付卡持卡人通过其实名的网络支付账户进行小额支付的需求,《办法》对此类机构发行的预付卡适当灵活处理,允许持卡人向其在该发卡机构开立的实名的网络支付账户充值,但实行同一客户年累计5000元的金额控制,一方面风险可控,另一方面也引导不记名预付卡通过其实名的支付账户支付而留下“痕迹”。

  通过5批牌照发放,截至目前,已有197家企业拿到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并不是所有执牌企业都能开展预付卡业务,比如首批授牌的27家企业中只有13家获批经营预付卡。获批企业预付卡业务的经营范围也有差异,部分授牌企业仅能受理预付卡但不能发行,比如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部分只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比如支付宝。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