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展示五年"理解有分歧 欠款不还不良记录伴终生

2012年11月05日 08:2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央行新版征信系统上线 “不良记录只展示五年”理解有分歧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已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启用2011年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比起旧版的个人信用报告,新版反映信息更加清晰,信息的呈现更加人性化,只展示最近5年内的不良记录。

  不过,5年前没有还清的贷款还是会显示在信用报告中,那种误以为不用还钱的想法是很错误的,“银行还是会很看重客户的信用记录,尤其是没有还清的贷款记录,还是会伴随终生。”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已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启用2011年银行版个人信用报告。比起旧版的个人信用报告,新版反映信息更加清晰,信息的呈现更加人性化,只展示最近5年内的不良记录。

  只展示5年不代表贷款可不还

  央行新版征信系统上线后,对“不良记录只展示5年”一说的理解产生了分歧,甚至有市民以为5年前欠的钱可以不还了,也不会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

  “所谓不良信用记录不伴随终生的说法不太严谨”,广州某股份制银行个人信贷部专门负责个人信用报告管理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举例来说,某“老赖”10年前欠银行贷款3万元至今未还,以为如今的信用报告只展示5年内的不良记录,就可以不还这3万元的贷款了,“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如果“老赖”的贷款一直不还,那么他新版的信用报告内仍然会详细显示这笔逾期贷款的情况,并且这种超过5年的逾期是相当严重的,银行肯定不会再批任何贷款。因此专家提醒,“不要以为5年前的贷款可以不还,只是说5年前已经还清的逾期记录不再出现在信用报告内而已。”

  新、旧版征信系统主要区别

  区别一

  不良记录等信息更新更及时准确

  “目前更新这些信息只需‘T+1’工作日”。广州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个贷审批的张经理告诉记者,一般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更新到旧版系统里面。

  某银行打印了一份记者的新版个人信用报告。记者看到,本人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信息在新版报告里展示得非常详细,一个多月前记者更新的工作单位信息,现在在报告里已经能看到了,连更新时间也记录得非常准确。

  “有的客户因为贷款或信用卡还款有逾期,在报告里有展示,会影响到他新的贷款项目。如果及时还款了,如今的系统可以很快更新,不像以前要等几个月,可能等贷款批下来时,房价也涨了”。张经理告诉记者。

  区别二

  总体信息展示更加详细清晰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由信用报告名称和信用报告内容组成。信用报告内容包括信用报告头、信用报告主体、信用报告说明三个部分。

  “旧版本的报告分类没有这么清晰,全是表格和数字代码,每个数字是什么含义,得参照注释才能明白。现在的新版报告则改变了以表格为主的展示方式,多用文字叙述,客户一看就知道哪些卡有过逾期,哪些还款全部正常。同时,新版报告还预留了资产处置、保证人代偿等信息的展示区域。” 记者在本人报告的公共信息明细里看到,“住房公积金参缴记录”和“养老保险金缴存记录”分类列示,十分清晰。

  区别三

  关键内容分类展示

  王先生告诉记者,“信用报告主体中的信贷交易信息明细最为重要”,新版报告反映了被征信人信用卡、贷款两类业务和为他人贷款担保的总体情况和明细情况。信用交易信息段包含银行信贷信用信息汇总、信用卡汇总信息、准贷记卡汇总信息、贷记卡汇总信息、贷款汇总信息、为他人贷款担保汇总信息和信用卡明细信息、贷款明细信息、为他人贷款担保明细信息九个子段。“旧版报告没有分得这么清楚”。记者发现,就连记者开过却没有激活的信用卡,在新版报告里也能一目了然。

  区别四

  明确只展示5年以内的不良记录

  记者在本人报告的“报告说明”第5条发现有如下描述:“本报告不展示5年前已经结束的逾期及违约行为,以及5年前的欠税记录、强制执行记录、民事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电信欠费记录”。广州某国有银行征信专家告诉记者,新版信用报告将逾期信息的起计时点定于2009年10月,此前的不良还款记录不再展示。而在旧版个人征信报告中,逾期记录无论是几年前的都会显示。新版信用报告只展示消费者最近5年内的逾期记录。5年期限的起点应从逾期还款者还款完毕那天起,如果一直不还,就不受5年期限限制。

  专家提醒市民,其他类似于欠税记录、电信欠费记录等都有可能在将来被整合记录到个人信用报告里。同时,5年前的不良记录并不是被彻底删除了,“不良记录不再伴随终生的说法不准确。”文/表 记者李婧暄

【编辑:蒋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