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黄金”遭遇李鬼 专家:商品需提高辨识度

2012年11月05日 09:1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10月30日,中国黄金集团上海黄金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黄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黄金的每一根金条都有惟一编号,质量证书也有相对应的产品编号,并标明产品的成色、重量、购买日期、地点、发票代码等。”

  此前,上海多家媒体报道称,不少消费者陆续在标有类似“中国黄金”字样的珠宝首饰店购买产品后发生了质量问题。但中国黄金表示,出现质量问题的均为标有“中国黄金”字眼的“李鬼”。“作出及时沟通是有必要的。”上海宝狮文化传播公司合伙人胡津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市场中进行甄别,将‘李鬼’赶出市场,并尽量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李鬼”搭顺风车

  一直以来,“中国黄金”四个字在市场中都是响亮的牌子,并成为消费者购买黄金的主要“据点”。但这也造成市场中不少“李鬼”搭乘顺风车情况的出现。

  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标有“中国黄金”四个字申请商标注册的公司有30余家,它们大多是在香港申请注册或在深圳申请,然后在内地开店。这些店铺招牌上“中国黄金”字样与国字号中国黄金的招牌完全一样,且异常醒目。“这往往会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误导,一旦出现产品质量、不给发票等事件,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黄金’的口碑。”中国黄金相关人士说。

  媒体之前报道,某家香港注册的企业“香港龙中国黄金”,其上海门店的“中国黄金”四个字的字体与中国黄金旗下商店的“中国黄金”四个字几乎完全相同,且只在下方用很小的字号标注了“香港”二字,并在边上加了一个草书的“龙”字。媒体还报道称,今年9月上海质检局公布的贵金属抽检中,某中国香港公司的“中国黄金铂950项链”饰品也曾被检测出贵金属含量不合格。

  对此,中国黄金发布声明称,“中国黄金集团及其任何下属子公司与‘龙牌香港中国黄金’、‘香港龙中国黄金’、‘中国黄金珠宝’等其他带有‘中国黄金’标识的珠宝首饰店无任何关联,敬请消费者甄别。”

  商品需提高辨识度

  此前,市场中也曾爆出某银行金条掺假的新闻。甚至有人在微博上称,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掺铱或钨等,并不是真正的纯金。

  对此,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文军表示,掺假行为非品牌企业所为。他介绍,中国黄金、老凤祥、亚一金店等50家企业已签署了协会发起的质量诚信、价格诚信等“六个诚信”倡议,“因此,消费者需尽量选择带有品牌的黄金产品”。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也是一种警示。”胡津铭说,商标的保护一定要全面、覆盖范围广。以中国黄金为例,虽然“中金”二字已有商标保护,但“中国黄金”的商标注册却仅在受理之中,因此才被“钻了空子”。

  上海市万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兰律师告诉记者,当前情况下,中国黄金集团很难通过《商标法》进行维权,但可将店面装潢设计申请专利,并启动装潢权保护,通过特殊标识来强化品牌,以便消费者识别。

  在专家看来,防治掺假黄金还需从“源头”治理。据报道,掺假的黄金制品或打着知名品牌的“李鬼”商店的黄金来源大多来自深圳罗湖当地的作坊式黄金回购加工企业。这或许应该为监管部门所重视。国际金融报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