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共和党公布首份应对“财政悬崖”提案

2012年12月05日 09:1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就在民主党阵营抨击共和党迟迟拿不出一个解决“财政悬崖”可行方案的批评声中,本周一共和党终于公开了首份正式提案。当日,美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等七位共和党议员致信奥巴马总统,提出了这份2.2万亿美元的“报价单”,并强调这一计划“具有可信度”,同时指责奥巴马近期提出的2万亿美元的减赤方案既不平衡,也不现实。不出意外,这一方案立即遭到民主党方面的果断回击。分析指出,尽管在两党僵持数日之后,共和党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但由于两党立场仍存在很大分歧,近期谈判很难取得明显进展。当然,在沉重的政治、经济和民意压力下,国会极有可能在最后期限来临前达成共识,避免跌落“财政悬崖”。

  “财政悬崖”日益临近,如何尽快促成国会达成一个长期赤字削减方案对于奥巴马来说,无疑是其成功寻求连任后的当务之急。为表诚意,民主党早在两周前便率先抛出了一项未来十年1.6万亿的增税方案。对此,共和党给予了猛烈回击,因为这一数字较2011年夏季谈判时的8000亿增加了一倍,远远超过了共和党人所能接受的水平。在上周四的谈判中,财长盖特纳又代表奥巴马向共和党公开了民主党的正式“报价单”,其中包括增税1.6万亿美元,推出一项规模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时还要求获得在无需经过国会批准的情况下提高联邦债务上限的新权力。作为交换,奥巴马将同意把国防和国内项目方面的开支削减计划推迟一年。对于上述提议,共和党仍表示难以接受,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对此,民主党则认为,奥巴马已经拿出了自己的谈判计划,现在轮到共和党人对年底前提高富人税率问题作出回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也加入施压阵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责共和党迟迟拿不出应对“财政悬崖”的具体方案。

  在多方施压下,共和党终于公开其正式提案。记者注意到,虽然两党的方案都涉及到削减美国目前超过16.2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计划的总体数字也很接近,但两党仍旧在是否保留富人阶层享有的税率优惠、增税来源、调整政府开支等关键领域分歧明显。据路透社报道,共和党提议全面调整美国复杂的税法,计划未来十年新增8000亿美元收入,约为奥巴马希望增收总额的一半。共和党表示,他们反对上调美国占人口2%的最富裕家庭的所得税税率,而这是奥巴马计划的核心部分。按照共和党的计划,未来10年还将削减政府医疗支出6000亿美元,比奥巴马上周的提案高出2500亿美元。

  事实上,两党都清楚意识到“财政悬崖”后果的严重性,也赞同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是避免“财政悬崖”非常必要的措施之一。但在减税是否涵盖富人,“怎么减”,“为谁减”等问题上,却始终分歧重重。首先,“劫富济贫”是奥巴马赢得广大中下阶层民众青睐的法宝之一,最终助力其成功赢得连任。因此为了兑现大选承诺,奥巴马坚持认为家庭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富人阶层不能继续享受减税优惠,应将个人收入所得税从今年年底前的36%增至明年的39.6%,希望可以通过提高富人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减轻中产阶级的税赋负担。奥巴马坚称,若协议不对最富裕家庭增税,他将不会签署。而共和党人却认为民主党此举会对经济造成伤害,因为企业家或富人会因过重的税务负担而放弃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因此,共和党“报价单”明确提出“全面延期小布什时期的减税举措”。

  不仅如此,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具体途径上,两党也各执一词。民主党提出的十年增加1.6万亿美元政府收入的计划主要通过提高富豪阶层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率、遗产税率、资本所得税率等“劫富”途径来实现。相比之下,共和党阵营则主张通过填堵税收漏洞、降低税率以扩大税基等税收改革途径在十年内新增8000亿美元政府收入。此外,在节省开支方面,民主党建议通过改革医疗保健等项目来减少约4000亿美元的福利开支,同时要求国会批准新基础设施建设、延长薪资税减税和失业救济金延期等财政刺激计划。对此,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指责称,这会使美国减赤的努力大打折扣。

  分析认为,不管两党分歧有多大,在“财政悬崖”期限逼近的压力下,妥协几乎是惟一的选择。当然,由于实质分歧巨大,加上时间紧迫等技术性因素,两党难以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就算成功妥协,侥幸过关,也只不过是暂时度过了问题的时点“期限”。真正的问题并未解决,庞大国债及财政赤字问题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反复困扰美国和全球市场。张环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