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理财业务规模扩张动力不减 监管从严紧盯风险(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1月28日 09:4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分账经营分类管理设风险“防火墙”

  从2008年开始,随着理财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展,银行普遍采取组合管理的模式,不再是一种产品对应一个标的资产,而是一类产品对应一个资产池。

  资金池运作方式蕴含的流动性风险,已在去年引起业内警觉。

  “发行不同期限、不同类型理财产品来对接池内资金,使得多个理财产品同时对接多笔资产,单个理财产品无法实现独立的成本核算和规范管理。一旦市场上风险偏好发生逆转,投资者大额赎回或新的理财产品难以顺利发行,银行将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业内专家认为。

  一位受访银行家亦坦言,资产池这种管理模式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

  银监会今年年初已明确表态,今年将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运作模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相关管理部门倡导——对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今后还可按照资金池方式运作,浮动收益类产品则将逐步改变资金池运作方式,理财产品今后将与资金池标的一一对应。

  部分受访银行告诉记者,今年对理财产品的发售也将更加严格,银行将对高净值客户和普通客户做出更严格的区分,坚持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据业内人士保守估算,目前市场上约有5万亿元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了获取较高收益,这部分产品的资金配置较为激进,主要投向高收益、低评级企业债券或回报周期长、风险较高的项目。今年各类市场整体低迷,理财产品获取预期收益难度加大,将风险较大的产品仅限定出售给抗压能力较强的高净值客户,将是维护银行声誉风险的有效手段。

  此外,部分银行还在酝酿发行方式创新。有银行表示,希望能由预期收益发行转变为按照净值发行。业内专家认为,在净值发行模式下,投资者可以按照净值或估值获取收益,银行也可以根据公允价格决定开放期,一定程度将摆脱因刚性兑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所隐藏的风险。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