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机构称全球迎第三轮货币大宽松 美联储动向引担忧

2013年03月06日 01: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默克尔与图斯克参观汉诺威IT展

  3月5日,在德国汉诺威IT展现场,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Tusk(左二)参观微软公司展台。

  当日,2013年德国汉诺威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 eBIT简称汉诺威IT展)正式开展,共有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公司参展。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澳大利亚央行5日宣布,维持基准隔夜拆款利率在3%不变,这拉开了本周多个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的序幕。市场预期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银行本周也将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上述三家央行面临本地经济需继续采取刺激措施的压力,机构称全球将迎来第三轮货币大宽松。

  5日率先公布维持利率不变的澳大利亚央行指出,已经采取了足够力度的政策宽松措施,有迹象显示,相关宽松措施已经起到作用,维持利率不变是审慎之举,必要时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澳大利亚央行称,通胀率基本与预期目标一致,通胀前景决定宽松政策的力度;商品期货价格变动不大,仍维持在适当的高位;正在继续评估经济前景,并将在必要时调整政策。

  欧洲央行7日将宣布利率决策。多数观察家预期,欧洲央行现阶段不会宣布调降现为0.75%的基准利率或启动其他措施,而是重申货币情势宽松、流动性充分;他们认为,与上次会议相比,金融市场气氛较紧张但欧元转弱,两项因素相互抵消下,欧洲央行可望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但机构“F X A nalytics”策略师吉尔莫表示,除德国外的欧洲国家近期经济展望普遍恶化,可能促使欧洲央行暗示尚有降息空间。3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份失业率升至11.9%的空前新高,2月通胀率降为1.8%,温和通膨及高失业率使降息概率增加。

  联合信贷(U niCredit)分析师则说,意大利政局可能导致欧债危机再起甚至危及复苏,可能成为欧洲央行本周开会的焦点。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近期攀涨,市场人士聚焦欧洲央行会不会宣布启动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 M T)。

  对英国央行7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市场看法存在分歧。道琼斯新闻社调查的少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经济数据黯淡,该行可能宣布扩大收购资产,避免经济陷入4年来第3度衰退,但多数受访者预测不会降息、也不会扩大量化宽松。

  2月的会议记录显示,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 PC)9人决策小组中,包括总裁金恩在内有3人希望将资产收购计划扩大250亿英镑,扩大量化宽松几率升高。目前英国央行注资规模总计3750亿英镑。

  日本银行也将在7日结束两天会议并宣布货币决策,由于这是白川方明19日离开总裁职务前主持的最后一场会议,加上近期数据显示经济正在好转,市场认为日本央行不会有大动作,可能等到4月初的会议再宣布扩大宽松政策。

  发达国家疲弱的经济环境令增加振兴措施的呼声日渐高涨。资本经济学公司估计,7大工业国集团(G 7)上季经济平均呈现萎缩,是2009年初以来首见。国际货币基金(IM F)预测,今年先进国家成长率为1.4%,仅是1994年至2003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

  花旗集团策略师安德森表示,从欧洲到日本,由于经济指标疲软不振,这些央行可能为近期降息预留伏笔,“如果有哪一国央行立场出人意料地(从宽松)转为中立,该国货币就会升值”。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伯南克与其他决策官员上周都暗示,货币贬值并非提振经济成长并摆脱当前低迷成长水平所祭出各项政策的基石,而是必然的结果。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持续宽松货币政策,但目前主要央行的表态仍未见退出迹象,摩根士丹利甚至称第3轮“货币大宽松”已蓄势待发。该机构认为:第一轮2008-2009年的大宽松,成功地避免了萧条与通缩,帮助全球经济从2009年中期开始复苏;第二轮大宽松从2011年底开始,2012年加快了步伐,全球经济在去年第四季度走出低谷;虽然撤出过度扩张的政策可能已经列入不少央行行长的日程,但近来他们更侧重于其他方面的考虑。现在更有可能迈入全球宽松周期的第三个阶段。

  虽然之前伯南克声称,他百分之百确定美联储能够控制通货膨胀,但其他人则担忧,为避免过度杠杆化的经济爆发危机,美联储可能不愿及时采取控制通胀的措施。

  伦敦H erm es基金管理公司经济研究部门主管威廉斯说,截至上周,美国货币基础的规模相当于G D P规模的18%,创出历史新高。上一次货币基础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比例达到17%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美联储后来没有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扭转这种状况,其结果是,到1952年,美国的消费者价格上涨了近一倍。“各国央行将竭尽所能重振成长并促进通胀,否则将陷入通缩。那些整体政策宽松程度最高的国家,货币表现最为疲软。这不是明目张胆的彼此较劲,而是所有国家都在同一时间做着相同的事。”

【编辑:官志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