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存贷比期中考即将到来 银行揽储战再起烽烟

2013年06月18日 13:4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编者按:6月底银行存贷比“期中考”即将到来,商业银行揽储虽已不见前些年“明刀明枪”的把式,但是揽储身段却更是花样翻新。《证券日报》金融机构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商业银行揽储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承诺“高息”,“创新”模式还包括量身定制理财产品、报销费用等方式,甚至近年来迅速发展,被称作“私房钱管理神器”的资金自动归集业务也已成为各银行存款暗战最倚重的“吸储神器”。

  高息揽储再现江湖:600万元存一年可多得3.5万元

  此外,银行还通过为大额资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以及向行外资金定向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资金挖角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6月底即将到来的存贷比“期中考”确实不容小觑。为了能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商业银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而违反央行和银监会规定的高息揽储也“再现江湖”。

  “除了利率上浮至顶(上浮10%)外,还可以给在我们网点存活期和定期的大资金提供0.45%(年化)的额外费用,按月折算给付”,昨日某股份制银行位于北京南城某网点的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外,还可以根据客户存款金额一次性赠送购物卡”。

  事实上,除了上述直接违规的高息揽储行为,部分银行的吸储手段更加高明——通过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吸引大额资金、以及向行外资金定向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资金挖角。

  商业银行:伤不起的存贷比

  “对银行来说,在目前的监管体系下,达标存贷比真的很重要”,某股份制银行中层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此前曾有家中型银行连续5个月存贷比皆超出75%的监管红线,致使该行信贷一度锐减,该中型银行当年7月贷款月增量为-135%,才使得其存贷比回归监管红线以内”。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有5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另有2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69%,可以说也比较接近70%。虽然一季度末并没有银行的存贷比超过监管红线,但是考虑到二季度末是银行通常“闹钱荒”的时候(上半年银行通常贷款余额高速增长,而存款余额则是平稳增长,两项增长的速度差导致银行二季度存贷比通常上升较快)。

  截至一季度末,存贷比超过70%的5家银行中,有2家国有大行和3家股份制银行,这也表明,面临存贷比考验的不仅仅是中小银行,大型国有银行也在所难免。当然,也有上市银行的存贷比非常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南京银行的存贷比仅为54.46%,而农业银行的存贷比也仅为58.3%。

  不过,央行最新发布的 《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再次证明银行存款“冲时点现象”仍未得到改善: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季末月份平均增加2.3万亿元,而季初月份平均减少5115亿元。央行上述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速为14.1%,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53.8万亿元、14.8万亿元、17.4万亿和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17.9%、18.5%和15.0%。其中,2012年东部地区季末的3月、6月、9月和12月新增存款分别达到1.9万亿元、1.8万亿元、1.3万亿元和1.5万亿元,而季初的1月、4月、7月和10月则分别减少9932亿元、6025亿元、6575亿元和3888亿元。

  违规高息揽储:报销费用+送购物卡

  为了降低伤不起的存贷比,部分银行干脆直接通过违规给客户高息进行揽存。

  “除了利率上浮至顶(上浮10%)外,还可以给在我们网点存活期和定期的大资金提供0.45%(年化)的额外费用,按月折算给付”,昨日某股份制银行位于北京南城某网点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此外,还可以根据客户存款金额一次性赠送购物卡”。

  该理财经理表示,以600万元为例,如果资金能够定存一年,则可以在利息上浮至最高之外再获得0.45%的费用(即27000元),如果仅活期停留一个月,则能够在利息外额外获得27000元的十二分之一作为费用支持。不过,上述费用都需要客户提供发票,以报销的形式返还给客户。

  此外,如果客户的三个月内日均资产能达到600万元,就可以获得2000元购物卡,如果日均不足600万元但超过30万元,则仅有400元购物卡。三个月后,只要该客户将存款人更换(例如更换为配偶、子女等),就可以再次领取2000元购物卡。以此计算,一年最多可以领取8000元的购物卡。

  也就是说,一笔600万元的资金在该行停留一年,除了银行直接给的利息外,还可以额外获得3.5万元的“实惠”。

  其实,早在几年前,银监会就已经出台文件,将返点、回赠等方式揽储定性为“变相高息揽储”,并严加限制。央行也曾发布过《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各金融机构(包括邮政储蓄机构)严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而言,随着监管力度的逐步提高,商业银行的高息揽储也相应减少且更加隐蔽,本报记者暗访数家银行,仅有极少数业务人员敢于直接表示可以“高息揽储”。

  变通揽储:定制理财+资金挖角

  随着违规高息揽储难度加大,部分银行开始打起了新增大资金的主意,而手段则是定制理财产品。

  “我替朋友咨询存款事宜,被告知银行公布的利率是不能被直接突破的,不过客户经理同时告诉我,可以根据大客户要求的时限通过定制理财产品的形式变通的实现高息”,一位李女士曾向本报记者爆料。记者随后暗访某上市银行客户经理小张,该客户经理也劝说记者改存钱为定制理财产品。小张表示,“现在多数银行都是通过变通为合规的理财产品给大客户较高收益的”。

  据记者进一步了解,小张所说的变通方法的具体路径是:银行根据客户要求的资金停留时限设定专门的理财产品,同时,双方就预期收益率进行协商。虽然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不承诺保底收益,但是高预期收益率往往与银行业的刚性兑付相联系。当然,这种定制理财产品对于资金的量级有着较高的门槛,小张所在银行的要求是不低于500万元。

  事实上,面对存贷比的考核压力,银行揽储的手段愈加升级,“资金挖角”也愈演愈烈。

  昨日,另一家上市银行位于宣武门附近网点的客户经理向本报记者推介称,该行推出了一款“期限为58天,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9%”的理财产品,该产品的收益远高于业内平均收益水平以及该行其他同期限产品的收益率,但是该产品仅限于从未在该上市银行开过户头的投资者购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面向行外资金。

  迎合大众:攀比收益率+销售误导

  除了可以为大资金和行外资金定制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对现有客户也不会轻易放过。临近时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攀升,且销售人员不惜通过误导来劝说客户购买。

  近日,某股份制银行推出的一款保本型理财产品,更是喊出了“预期收益率7%”的高价码。而相关理财经理在回答记者咨询时,一味强调该产品的安全性,却并未主动透露产品挂钩股票价格,其实是暗含投资者与银行对赌的属性。

  在记者挑明挂钩股票导致收益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该理财经理表示,“客户有逾90%的机会获得高收益,且该产品表面上挂钩股票的市场表现,但实际上投资的方向是股权与债权的组合,不然不可能在合同中承诺保本”。

  此外,近期还有银行采用提高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按资金量分档次提高预期收益等方式来促销理财产品。早在临近5月底时,某国有大行就发布通告,将多款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行的态势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过了6月底,银行通过了存贷比考核就会“松一口气”,而三季度市场流动性也可能重新回到较为宽松的状态,到时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能再度下行。记者 张 歆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