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G8峰会敦促日本财政重整 安倍第三箭切忌脱靶

2013年06月20日 09:1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期,日本金融市场一片惨淡,加之日元升值和通胀预期回调,引起投资者对“安倍经济学”刺激效果的强烈担忧,质疑一味依赖日元贬值来提振国内经济的经济策略已暴露出诸多弊端。就在此时,八国集团(G8)峰会在英国北爱尔兰召开。外界纷纷猜测,在成功逃脱二十国集团(G20)和七国集团(G7)“拷问”之后,安倍政府或难逃此劫。然而在为期两天的峰会上,除德国外,其他与会国首脑均对现行的经济策略表示欢迎,对日本政府致力于重振经济的努力给予高度肯定。一边是日益强大的质疑之声,一边是国际社会的“包容”和肯定,眼前的景象不免使人困惑。该如何理解日本市场的大逆转?“安倍经济学”能否奏效?长期而言,日本走出通缩的希望又在何方?

  目前,相当一部分分析人士相信“安倍经济学”并无方向性问题,市场振荡属于短期调整,并非根本性的趋势性变化,但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并不完全赞同短期调整的说法。她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指出,作为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转换,从通缩到通胀必然伴随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眼下,市场正在经历从极端状态回归常态的不可避免的调整,也反映出投资者对日本央行激进货币政策的乐观情绪正在消退。短期来看,日元会重拾弱势,投资者仍能从股市获得正回报。长期而言,日本经济前景仍不甚清晰,走出通缩还寄希望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一系列经济结构改革。安倍新政的“第三箭”十分关键。

  自去年10月到今年5月中旬,日本金融市场表现亮眼,股市和美元兑日元汇率经历了长时间的单方向上升,峰值相比去年10月分别上涨超过75%和30%。然而,这一切已被打破。5月下旬以来,日本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引发外界关注。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不稳定表现对股市和汇市造成巨大冲击。近三周来,日经指数和美元兑日元汇率已分别下跌约20%和10%,且波动性显著增加。从市场传递出的信息看,前所未有的超级宽松货币措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正在减退,如今只剩下了高收益率、波动性以及日经指数与日元汇率的高度相关性。不仅如此,如果用通胀互换(inflationswap)或平准通胀率(break-eveninflation)等指标来考察,近期通胀预期也有所下滑。研究表明,尽管日本政府“再通胀”的努力正在被市场认可,但该国长期通胀预期并没有因为出台超宽松货币政策而出现显著变化,反而出现回调。而这一切注定跟“安倍经济学”脱不了干系。

  去年12月,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便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试图从灵活的财政政策、激进的货币政策以及深化结构性改革这三个维度,对通缩进行立体包抄。这也被誉为政策组合的“三支箭”,构成了“安倍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在强大的政策预期指引下,做多日本股票和做空日元一度为投资者带来十分丰厚的回报。

  “目前看来,市场对日本央行激进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正在与日俱增,加之安倍经济学有关结构性改革的部分内容平淡,以及日本央行上周按兵不动的政策决议也令市场失望,可以说,目前投资者的情绪已十分敏感和脆弱。”汪涛告诉记者。她进一步分析指出,由于日经指数与日元汇率的高度相关性,前者对后者的变动极其敏感,美元兑日元汇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对应的日经指数就会变动两个百分点。短期内,如果日元按预期重拾贬值步伐,那么即使对于一个不进行对冲的投资头寸而言,海外投资者仍然能够从日本股市获得正回报。但长期来看,激进的货币政策并不足以使日本摆脱通缩预期。本次G8峰会首脑宣言也对“安倍经济学”表示支持的同时,希望安倍政府能作进一步的财政重整。

  本月初,致力于长期经济改革的安倍新政“第三箭”破膛而出,但由于方案内容令投资者失望,日经指数当日大跌3.8%。据悉,安倍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以收入增长为主,涉及消费、投资和吸引外资等领域,旨在通过放松管制来刺激私人部门投资,同时希望以特殊经济区的形式吸引外资流入。在外界看来,“第三箭”的政策前景并不美好。老龄化和生产率下降使得名义收入提高不太现实,至少挤压了企业盈利,同时增加了财政负担,并且由于日本央行制定了两年内通胀率达到2%的目标,使得目标实现更加渺茫。在资本流入方面,由于日本将更多受到韩国等亚洲其他国家在电子、机械、汽车制造业等方面的挑战,资金流入翻番的目标也很难实现。张环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