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亚洲新兴市场短期风险可控 长期风险关注政策走向

2013年06月20日 09:1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期,受美联储可能提前退出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经历了较为普遍的一波撤资潮,并由此引发市场剧烈动荡。在流动性收紧压力客观存在而亚洲新兴市场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的大背景下,本轮市场动荡引发人们的不同猜想,预期本地区熊市大幕已然拉起者有之,联想到1997年因游资大举撤离而引发的金融危机者亦有之。对此,本月19日与本报记者连线的野村证券亚洲(除日本外)首席经济学家苏巴拉曼看法相对乐观,认为当前除日本外亚洲市场出现的抛售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仅是“健康的”短期调整,且短期调整接近结束的几率为80%。

  他认为,相比于对当前市场的担忧,更需要关注的是本轮调整过后投资者在亚洲的投资策略。“如果投资者对宏观风险的判断更加明晰,则地区市场可能会出现分化;如果投资者回到此前单纯追求投资回报而无差别地选择投资目的地且各国当局在结束过度宽松货币政策方面行动过缓,那么这个地区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国内信贷与房地产泡沫,从而为未来几年出现真正的金融危机埋下种子。”他表示。

  之所以认为当前亚洲新兴市场遭遇的溃败仅为短期调整,苏巴拉曼表示有三方面因素。首先,该地区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虽然较之过去四年间该地区经济基本面有所恶化,但总体还远未像1996年(即亚洲金融危机前)那样糟糕,更优于其它新兴市场表现。野村预计,亚洲(除日本外)的整体GDP增长今明两年将分别为6.1%和6.6%。与此同时,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本地区通胀相对温和,即使是有着高通胀顽疾的印度和印尼形势也已开始缓和。此外,预期更多国家(印度和印尼除外)仍会有经常项目盈余或者仅出现轻微赤字,充足的可用外汇储备足以避免本地区出现过度货币贬值。汇率方面,近期亚洲货币对美元(特别是相对于贸易加权货币篮子)贬值明显,亚洲名义有效汇率自4月以来大幅走弱,反转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间大幅升值的走势,这将有利于亚洲地区下半年的出口。亚洲的财政状况也相对较好。除日本外亚洲的公债总量占GDP总量之比相较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要低,更大幅低于发达经济体。

  其次,美联储退出QE的行动将是渐进且灵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月暗示,美联储距离开始缩小资产购买计划可能还有“几次”会议的时间,这让金融市场为之震动。野村证券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亚历山大认为美联储在9月份开始这一进程的几率有50%,在9月份以后启动退出的几率是40%,但退出过程将是“渐进而灵活”的,依经济复苏速度和强度决定,即一旦出现对复苏停滞的担忧,可能会再度增加资产购买。“美联储增加证券资产配置的速度将从第三季度的2600亿美元降至第四季度的2100亿美元。”他预期。“2013年和2014年都不会加息。”

  最后,全球经济复苏进入新阶段。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放缓已成事实,但发达经济体复苏提速或会对此形成弥补,从而令全球增长在下半年有所上升,而这对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野村美国研究团队预计,今年后两季度美国GDP增速可能分别为2%和2.4%,到2014年下半年会超过3%。欧洲方面,虽然欧元区仍是三大发达经济体中公认的最薄弱环节,但野村欧洲首席经济学家杰克斯·凯洛克斯将其预计的欧洲结束衰退的时间从明年一季度提前到今年三季度,表明欧洲至少不会再为全球增长做减法。

  不过,苏巴拉曼也表示,在全球经济仍然疲弱、美国退出如此大规模QE尚无先例以及金融市场反应激烈的大背景下,其有关目前市场动荡仅为短期健康调整的“基线观点”不无风险。而可能导致上述基线观点发生改变的几方面因素分别为美国财政政策失当、欧洲经济困难引发社会动荡、日本结构改革行动迟缓、中国经济放缓超出预期以及地缘局势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等。

  “一旦出现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即本地区市场崩盘,预计各国当局会采用各种政策予以应对。”他表示。首先,有条件的国家会部署大量外汇储备以加强外汇市场干预,限制本币过度贬值。其次,各国会根据各自情况制定政策或采取行动鼓励资本流入。在除印度外的大多数国家,可能还会通过增加财政刺激来吸引外资进而应对冲击。

  至于更长期亚洲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的风险,苏巴拉曼认为需特别关注本轮调整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如果投资者改变原来的单纯逐利取向而关注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则本地区市场会呈现分化走势;如果投资者又回到原来的单纯追求高回报而无视“可持续性”风险的轨道,则危险在于货币政策制定者从当前超宽松货币政策恢复到常规货币政策的动作过于迟缓,这将“令其陷入与危机前的美联储一样的困境,即目光短浅地把精力放在商业周期和低通胀率上,而没有给予国内私人信贷与房地产泡沫足够重视,后者可能会导致未来几年发生真正的危机”。陶冶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