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银期货“夜盘”今晚鸣锣 外部资金或流入

2013年07月05日 16: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7月5日晚间,上海期货交易所将率先推出黄金、白银期货连续交易(俗称“夜盘”),交易时间为21时至次日凌晨2时30分。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首批将参与夜盘交易的会员有165家,其中包括149家期货公司、10家商业银行和6家其他机构。

  业内人士认为,夜市交易正值美国、伦敦贵金属市场活跃时段,推出夜盘有利于投资者有效规避“隔夜风险”,并将加强与海外贵金属市场联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上海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

  “夜盘”是市场需要

  在北京时间4月12日(星期五)22时20分左右,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出现暴跌,在近40分钟时间里黄金暴跌近40美元/盎司,当天黄金下跌63.5美元/盎司,跌幅逾4%。

  由于当时国内黄金、白银期货尚无夜盘,国内黄金、白银期货均不能交易,只能持仓过周末。数据显示,黄金期货1312合约持仓量为4.1万手。而到了4月15日(周一),国内黄金、白银期货直接跌停,跌停一度延续到4月16日午盘尾盘,连续两天国内沪金下跌近40元/克。

  业内人士认为,黄金白银定价主导权在于美国COMEX与伦敦黄金市场协会LBMA,黄金交易活跃时段也集中在美国市场开盘之后,即北京时间21时至凌晨2:30,由于时差给国内期货交易带来很大不便,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隔夜风险。

  上海一期货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夜盘将使国内与国际金银市场联动更为紧密,有利于价格的连续性,提升国内期货价格的权威性,并丰富国内市场交易模式,便于投资者规避隔夜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也增添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上期所相关人士称,黄金期货在2008年1月上市时,整体外部环境比较复杂,虽然市场对于黄金期货的需求迫切,但整个行业对期货的整体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方面对于黄金期货上市后市场风险存在一定的顾虑。

  据本报记者了解,黄金和白银的连续交易正式上线后,上期所将对其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在市场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到其他上市品种。

  外部资金或流入

  中国黄金市场已建立了黄金商品市场、黄金投资市场,也为人们对黄金的商品需求和投资需求提供了不同的交易平台。目前国内黄金场内市场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主,上金所贵金属夜盘已经于今年5月开始夜市交易。

  “由于之前国内没有夜盘的时候,日内盘面对于外盘隔夜的大幅波动的反应就是跳空。”光大期货分析师孙永刚表示,黄金、白银的隔夜风险相对于其他品种更大,尤其国内黄金、白银一直是国际金价的影子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上期所黄金、白银“夜盘”推出后,如果出现较佳机会必然吸引部分短线资金参与交易,相应分流其他期货品种参与资金,其次,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白银T+D相比,黄金期货手续费要便宜很多,而且保证金比例也要低一些,会吸引部分原来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客户转移阵地。

  同时,中证期货分析师刘慧源还认为,上期所夜盘会吸引更多国内的贵金属外盘投资者回归境内,从而有利于优化我国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

  市场静候开盘鸣锣

  今晚20时30分,上期所将举行连续交易上线启动发布会,市场已经静候开盘鸣锣。本报记者获悉,在7月3日凌晨2时30分上期所模拟连续交易已经顺利完成,各期货公司均已做好准备迎接夜盘到来。

  华泰长城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对本报记者表示,在获知连续交易业务即将推出消息后,信息技术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系统建设、人员安排、应急管理、业务协作等几方面准备工作,提早搭建夜盘测试系统,邀请客户进行测试体验,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多次内部测试,特别在六月底开始安排连续夜盘实测,包含五大行的转账测试,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了交易所组织的连续交易业务全面测试工作,并且提前完成了连续交易相关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

  李杰还表示,为了更好地开展连续交易业务推出后的系统运维工作,进行了技术人员的扩编,及时招聘人员到位,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团队力量,同时根据连续交易的要求安排三班轮换值班。

  对于投资者而言,参与夜盘交易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北京时间今晚20时30分,美国将公布6月非农数据和失业率。刘慧源表示,夜盘交易中往往受到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发布以及类似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声明等事件的影响而在瞬间大幅波动,因此投资者务必注意重要经济指标等的准确公布时间,以免造成被动局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 官平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