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盘活存量”是落实金融战略部署的关键

2013年07月15日 09:3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7月4日,在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研讨会上,参会者普遍认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需要转变过去追求增量发展的思维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关部署,重新谋局布篇。

  推动经济增长不再靠规模扩张

  今年前几个月,我国金融与经济表现出不同步现象,这显示出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产能相对过剩和新增长点不足的形势下资金流向会发生变化,在新旧产业调整过程中会占用两套资金,预期不稳时企业也可能倾向多储备资金,这些都会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国务院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对金融部门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此,专家们是怎么看的呢?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研讨会上说,“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新一届政府在当前经济转型调整大背景下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所谓盘活货币信贷存量,就是不能再主要依靠扩张货币条件来推动经济增长,而要更多地在提高存量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上下工夫。”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今年6月8日国务院召开的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在这次会议上提到要盘活货币信贷的存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对于这一新提法,张晓慧认为,落实好国务院给金融业的这一工作部署,首先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好增量与盘活存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盘活存量是关键。这就要求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宗良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仍在预期区间。虽然GDP增长放缓,但是短期通胀压力不大,就业相对稳定。在确保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关键指标实现调控目标的情况下,当前的经济增长具备不需要通过大规模货币刺激等政策推动的条件,并成为推行“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举措的重要窗口期。

  分析今年以来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矛盾突出的现象,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判断,这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及经济下行周期期间出现的一种内在矛盾和摩擦加剧的现象。这种矛盾和摩擦未来不会减少,有可能只会增加。国务院在这一时刻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特别是“盘活存量”意义重大。

  存量盘活有利于用好增量

  盘活货币信贷存量,就是把停留在偿债环节或者低效部门的资金转出来,投向效益更高、更有前景的部门。

  “商业银行每年的信贷投放会积累形成存量,而财政资金每年用完就结束了,这是银行资金和财政资金的最大区别。”张晓慧说。譬如投到某一个项目上的一笔银行贷款,在项目完成后还可以收回投到别的项目,长期积累形成了较大存量。存量信贷资金使用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增量资金的使用。

  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刘瑞霞认同张晓慧的观点。她说:“其实,在商业银行内部,存量问题比增量问题、重新投放的问题更加要给予关注。”

  盘活存量:增量要合理适度“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需要指标考量。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说,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反映“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合适指标。

  盛松成认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主要目的实际上是两条:一是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二是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可以说是反映这两方面情况的合适指标。这一指标既可以反映融资总量,也可以反映融资结构:一是反映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的结构;二是反映金融产品的结构,不仅包括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贷款,还包括银行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三是反映资金投向的结构,例如,企业债、保险公司理赔所占的比例。

  盘活货币存量并不是说增量不需要。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此有详细的指引。可以说,怎样“盘活存量”、“增量”增到什么地方都一目了然。但是,货币政策总思路仍然是“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张晓慧强调,把握增量和存量的关系要看客观条件和具体环境的变化。用好增量,实际上也给存量调整创造了较好的环境。但是增量扩张必须有度。“我觉得在增量方面重点是用好和用对,通过增量的发展给存量的调整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增量扩张也要有度。增量投放过多,有可能会掩盖住存量中的问题,也容易使各方面把更多精力用到相对容易的增量投放上去。”韩雪萌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