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易宪容:金融业走出困境三步走

2013年07月19日 14:02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易宪容(知名经济学家)

  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融“国十条”),最为核心的概念就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其政策含义就是让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金融“国十条”出台之后,不少分析者认为是打响了中国金融业存量改革攻坚战,它将全面冲击与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不过,这场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并非只是提出一些新概念或政策,而是要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些问题重新梳理。

  首先,中国金融业存量改革的第一要义就是如何保证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

  那么,国内金融业为何会偏离实体经济?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前几年,无论是个人或企业等市场主体,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使得其可能成为部分企业或个人暴富的工具。从世界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靠信用过度扩张所实现的经济增长,不仅会快速推高资产价格,形成资产泡沫,而这种泡沫最后一定会破灭并导致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并导致该国经济全面持久的衰退。

  其次,金融“国十条”存量改革的重心应放在资产证券化、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以及一些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即让能对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标准化盘活,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也可调整一些金融机构的资产期限错配等。中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已经试行十几年,但是到目前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第三,不少人认为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存量改革要放在结构调整上,因为当前中国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结构是导致金融业无效率的关键所在,而且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规定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结构要如何调整。

  对于当前国内金融业的存量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从体制改革入手,这样才能建立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与制度,才能真正走出当前国内金融业的困境。 (更多详情请关注宁夏卫视每个交易日21∶30至22∶30的《首席策略师》) 记者 张禹 整理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