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汇占款首现负增长“外资集体出逃”属空穴来风

2013年07月26日 08: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最近,外汇占款出现减少,有分析认为其中有外资撤离的迹象。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外汇占款余额27.38万亿元,环比5月减少412.05亿元,为年内首次负增长。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期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趋缓是国际和国内、季节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没有出现外资集中撤离的迹象,预计下半年跨境资金将在波动中趋向基本平衡。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我国利用外资仍具有较大的优势与拓展空间。

  年内首次环比下滑

  数据显示,外汇占款自去年12月起至今年5月已连续6个月上涨,6月份则结束了六连增,实现年内首次环比下滑。整体上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占款共增加1.53万亿元。

  6月外汇占款之所以出现负增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从国际和国内看,有多方面原因导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加快,美联储表示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5月份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货币贬值、股市下跌和资本外流的迹象。同时,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看空中国”的市场力量有所抬头,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有所减弱,远期价格反映的未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扩大,境内企业重现对外债务去杠杆化势头,跨境商业赊销和银行贸易融资从1—4月份的月均净流入33亿美元转为5—6月份的月均净流出218亿美元。

  从季节和政策因素看,五六月份属于我国居民旅游留学旺季和外商投资企业分红集中期,5—6月份,旅游项下月均购汇较1—4月份扩大16%,投资收益月均购汇较1—4月份扩大83%。几个月来,人民银行、海关总署、银监会和外管局等部门分别采取了规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范出口报关、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管理和加强外汇流入管理等政策措施,也抑制了通过虚假贸易进行的套利资金流动。

  未出现大规模撤离

  专家们一致认为并未出现外资大规模撤离的情况。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对本报记者说,由于我国资本项下不能自由兑换,所以外资不可能大规模进出。而且外商直接投资都是长期投资,不会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流出。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跨境资金净流入仍在增加。”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6月份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净流入119亿美元,环比增加14%;证券投资净结汇15亿美元,环比增加2.5倍。其次,外资撤资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2013年上半年,撤资购汇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再次,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汇出变化平稳。一般来说,每年6月份前后是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分红期。今年6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126亿美元,同比下降2%。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长期经济基本面趋好,我国利用外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表示,即便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都表明,中国的投资机会依然丰富。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在全球投资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去年我国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位,表明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并没有改变。预计今年我国吸引外资将保持平稳态势,并保持去年吸引外资的水平。

  对于未来吸引外资情况,外管局预计,在国内外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下半年我国跨境资金将在波动中趋向基本平衡。

  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事实上,中国吸引外资正从过去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的方向转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投资,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都是吸引外资的重点。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认为,中国吸引外资进入了成熟阶段,吸引的外资将很难重现过去经济起飞阶段的高速增长。中国吸引外资将更多地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和结构的提升与优化。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1.8%和17.2%。同时,我国中部省、市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在增强,其吸引投资同比增速和占比都有所提升。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从前高污染、低增值的外资投资以及短期获利的外商投资都将越来越少。外商直接投资将进一步优化。

  本报记者 罗 兰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