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存贷比迫近“红色警戒”:中型上市银行最危急

2013年08月06日 11:0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存贷比迫近“红色警戒”:中型上市银行最危急

    季末或再现理财产品价格鏖战 截至一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存贷比高于行业平均值

    季末或再现理财产品价格鏖战

    截至一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存贷比高于行业平均值

    ■本报记者 张 歆

    如果说6月中下旬的一场“钱荒”更多的被定性为“钱慌和心慌”,仅仅是虚惊一场,而近日披露出来的存贷比数据倒是实实在在的直指银行“缺钱”。

    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存贷比已由一季度末的64.68%飙升至72.43%,迫近75%的监管警戒线;而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存贷比高于行业平均值,如果该态势在二季度并未扭转,则上市银行的整体存贷比很可能已经超过72.43%,更为逼近75%,甚至个别银行存在“撞线”风险。

    “我们银行就连办公室行政人员都有揽储任务”,一位上市银行总行行政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柜员更是每个月都要达成一定的存款任务量,这甚至是他们奖金的主要来源”。而另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则直言,“照此态势来看,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战可能还会很激烈,毕竟理财产品近两年一直担负着揽储的重任”。

    存贷比整体飙高

    逼近监管红线

    7月31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3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年中工作会上披露,6月末,商业银行存贷比达到比72.43%。而这一数字与3月末的64.68%相比可谓大幅度飙升,且已达到近年来的历史最高值,更为严重的是,该数值已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

    而此前于今年3月,银监会发布的2012年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2012年年末的存贷比65.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对比上述时间节点的存贷比可以看出,去年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末,全行业的存贷比整体比较稳定,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小,而变化主要发生在今年二季度——环比上涨了7.75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最紧迫

    多数高于行业均值

    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去年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中,有13家银行的存贷比高于行业均值;截至一季度末,仍有11家银行的存贷比高于行业平均值。如果上述态势未能在二季度获得根本扭转,则上市银行的整体存贷比很可能已经明显超过72.43%,更为逼近75%,甚至个别银行存在“撞线”风险。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银行中存贷比超过65%的银行有11家,其中5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具体而言:交通银行74.28%、招商银行72.94%、中国银行71.47%、浦发银行71.46%、中信银行71.46%、北京银行69.42%、光大银行69.11%、华夏银行68.66%、民生银行68.45%、平安银行67.89%、建设银行65.47%。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型上市银行的存贷比指标最危急。相对于四大国有银行而言,中等规模的银行通常网点相对较少,而贷款的需求又比较高,吸储的压力自然很大。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曾有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受限于存贷比监管。由于该行当年前5个月存贷比皆超出75%的监管红线,致使该行信贷一度锐减,当年7月贷款月增量为-135%,才使得该行存贷比回归监管红线以内。

    存贷比的巨大压力也使得部分银行将吸储设为经营目标之一。例如中信银行在2012年年报中表示,“2013年,本行资产目标增速14%左右,自营存款目标增速14%左右;同时积极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盈利结构;净利润实现平稳增长;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当然,从上市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说,存贷比越接近75%,理论上的相应的息差收入应该会越高。不过,过于接近监管标准,会使得相关银行在其后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难以放开手脚,系统性风险提高。

    “我们银行就连办公室行政人员都有揽储任务”,一位上市银行总行行政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柜员更是每个月都要达成一定的存款任务量,这甚至是他们奖金的主要来源”。

    “为了应付监管要求,不少银行在季末、月末等统计时点前后,采取理财项目转存、揽储、卖贷款等措施刻意解决存贷比问题”,一位熟悉银行业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曾向本报记者表示。

    而另一位银行业内人士也坦言,“照此态势来看,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战可能还会很激烈,毕竟理财产品近两年一直担负着揽储的重任”。

    理财产品价格战

    或卷土重来

    如其所述,在月末、季末为冲时点而发高收益理财产品,已经是银行业通行的秘密。今年6月底,正逢月末、季末和半年末三个时点叠加,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跳涨,不同银行类似产品的价格战也是“大打出手”。

    据银率网统计,6月份发行的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广发银行、泉州银行和中国银行位列平均预期收益率前三名,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88%、5.87%、5.31%;投资期限在1-3个月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湖北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8%,其次是广东华兴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68%,第三名是南充市商业银行和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均达到5.48%;投资期限在3-6个月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招商银行,该行预期收益率的平均值为5.95%,其次是温州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75%,第三名是稠州商业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65%;投资期限在6个月-1年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法兴银行,该行仅发行了一款产品,但是预期收益率高达30%,其次是汇丰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11.35%,第三名是星展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10.05%;投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东亚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84%,其次是汇丰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6.1%,第三名是温州银行和哈尔滨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均达到6%。

    此外,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也大幅增加。银率网数据显示,6月份(截至6月28日)商业银行共发行3286款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上升21.3%。

    从效果来看,即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升”,存贷比仍然飙高,这显示银行业整体揽存的压力相当大。由于6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多为3个月以下期限,大多在今年9月底前到期,因此三季度末理财产品揽储的任务仍然艰巨,价格战自然也很难避免。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