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三方支付蛋糕争夺战一触即发 收费成焦点之争

2013年08月29日 13:3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去年双“十一”时,“天猫”网络商城一品牌直销店的工作人员在为客户配货。 新华社资料图片

   线上第三方支付老大支付宝日前突然发布退出线下交易的“区域停战书”,让一场日益激烈的资金清算利益争夺战暴露在公众面前。

  据某机构预测,2014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网上支付总交易额将达8万亿元,由此衍生的手续费也将达到240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银联、银行、非金融第三方支付机构(非金机构)等各方参与者加大了争夺的力度。

  收费成为焦点之争

  据本报记者了解,支付宝此次宣布放弃的线下POS支付业务,主要包括三大板块:物流公司的货到付款、商旅公司的酒店机票业务和一些城市的本地生活宝业务。支付宝线下POS支付方案是于今年3月中旬正式推出的,初期已投入5亿元。

  目前,在线下支付领域中,支付宝仍然要经过银联通道。既然线下业务无论支付宝们是否参与,都仍然是银联的地盘,何来支付宝所言“众所周知的压力”?

  一份内部文件或许泄露了部分天机。该文称,在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融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据此初步估算,各主要成员银行的此项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

  业内人士对此的解读是,同样是一笔支付业务,通过银联渠道收取的手续费是非金机构的三到五倍,对于有支付清算需要的商家而言,当然愿意选择手续费低廉的非金机构,尤其是对于资金周转率比较高的商家,可以省下的费用非常可观。

  凭着低廉的价格,支付宝们在网上迅速做大。目前,在线上支付领域中,非金机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线上支付业务90%以上不通过银联通道。据数据显示,2012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6%、20.9%和11.9%的市场份额占据网络支付市场前三位。

  事态发展尚待观察

  面对非金机构在线上业务的壮大,银联以风险管控为由提出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银联通道的计划。正是这一强行“收编”计划被认为是支付宝退出线上市场“丢车保帅”的触发点。

  今年7月,银联提出,要在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同步规范互联网银联卡支付业务;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为实现目标,银联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步骤,包括“2013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融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等银联卡业务”、“2013年年底前,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融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

  一位熟悉支付宝业务的人士说,如果银行切断与非金融机构的交易通道,非金机构必须借道银联的话,势必抬升非金机构的成本,缩小其原本微薄的收益分成,对支付宝的打击很大。

  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也是央行发放的,预计网购等业务不会受到影响。

  预计对商户 影响甚微

  新闻

  链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杨婧如)支付宝日前宣布,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记者昨日连线部分有POS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均称公司业务运营一切正常。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其在线下终端共布局的POS终端收单设备约1万台。相对于庞大的线下支付市场,市场预计,支付宝退出该业务,对其收入及整个线下收单市场的影响很小。

  目前支付宝线下共布局的约1万台POS机的数据,与其当初计划的2012年“投入3万台支付宝POS,实现一、二线城市区的覆盖”尚有差距,因此其布局并不如想象中广泛。支付行业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支付宝线下POS业务运作一年多的时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优势,其线下POS业务根本没有做成规模,交易量很少,其停止业务对商户基本无影响。

  支付宝方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POS机具的投放主要集中在4大块业务对象上:采取货到付款模式的电商、和电商有合作关系的物流公司、线上订单线下支付的航旅类(酒店、机票)客户以及一些交易金额较大无法在线上完成全额支付的汽车、房地产公司。

  已有业务如何善后?支付宝方面表示,会找1-2家银行,把收单业务转给这些银行经营,不会让已经与之合作的客户业务就此终止,也不会影响商户的正常业务。 (记者 范京蓉)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