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银欲清20亿股建行H股 业内:外资减持国家队力挺

2013年09月04日 08:5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外资行减持 国家队力挺 业内分析称对内地银行股涨跌影响有限

  昨日,有消息称,美国银行拟以5.63~5.81港元的价格出售20亿股建行H股。据了解,美国银行曾为建行最大外资战略股东,其所持建行H股的禁售期于上月底届满。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开始,美国银行已经四次减持建行股份,此次拟将手中的20亿股售出。为此,业内分析认为,目前内地银行业绩出现下滑态势,国际投资者很可能出手套利,也有分析认为,美国银行此出售对建行H股的影响不会太大,也不太可能波及到银行股的整体走势。

  解禁股份

  逾110亿港元

  昨日,据媒体报道,据销售文件,美国银行拟以每股5.63元至5.81元之作价,配售建行约20亿股H股,涉资14.53亿美元至14.99亿美元,即113.33亿港元至116.92亿港元。

  作为四大行中最早一家交出“中考”成绩的银行,日前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建行资产总额为14.86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34%。同期,建行实现净利润1199.64亿元人民币,增长12.65%,相当于日赚6.5亿元。事实上,建行的成绩单还是超出预期令人满意的,但业内还是在上月末就开始传闻美银将把手中的20亿股建行H股售出。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美国银行已四次减持建行股份,套现近2000亿港元。根据建行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美国银行仍持有建行20亿股H股,占建行总股本的0.8%。据计算,此次出售建行股票前,该银行投资中国金融机构至少收获了150亿美元的售股收入和股息。

  原因:美银

  急需资金解决亏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建行港股下跌了4.7%。但对于抛售传闻,建行董事长王洪章此前表示,美国银行已经再三反复地和建行沟通过原因,抛售都不是因为建行业绩问题,而是美国银行需要资金弥补自己亏空。

  记者了解到,美国银行在上月底宣布过拟出售其拥有的中国建设银行一半的股份给一个未透露姓名的投资者,期待筹集83亿美元的资金。而这项交易就在巴菲特宣布向美国银行投资50亿美元的举动之后数天,是这家受困金融机构最近的一次资产出售。在上个月,美国银行已经出售了其加拿大信用卡部分资产。因此业内有分析认为,此轮出售或与美银急需解决自身缺乏足够资本有关。

  此前,高盛集团、汇丰控股、花旗就因为巴塞尔协议III的新资本金要求减持过中国金融机构的股权。

  增持 减持

  外资行与国家队之间的资金博弈

  今年以来外资频频唱空内资行,主要考虑更多的是内地银行业信贷急剧增长、不良贷款的上升、影子银行问题以及对内地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因此美国银行拟出售建行股票一事也让不少人对未来内地银行股的涨跌有所担忧。

  但数据显示,代表“国家队”的中央汇金公司与代表“国际资本”的跨国投行的眼光渐现分歧。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2013年中报显示,中央汇金上半年合计增持四大国有银行5.68亿股A股,按照上半年加权平均价计算,耗资约20.86亿元。

  与此同时,内地银行股近期表现强劲,在银行股支持下沪指上涨1.18%,剑指2200点,兴业银行、平安银行领涨达到4.85%、4.19%。

  此外,近日花旗银行也就内地银行股发表报告称,预期内银股2013年之盈利增长率为6%,花旗表示,维持较看好大型内地银行。

  预测:市场有足够的承接力

  据了解,此前5月份高盛减持工行,就马上有淡马锡从中接盘,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即使美银减持,对建行H股的影响不会太大,也不太可能波及到银行股的整体走势。对此,建行副行长胡哲一表示,若美银卖出H股,相信市场有足够承接力。

  此前,高盛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劳尔德也曾就减持工行一事公开表示,今年5月全数出售工行股份,与高盛在中国的投资策略并无关系,而是因为高盛长期持有一间公司的股票代价昂贵,而持有业务相同的公司股票,则更加昂贵和有风险。“目前内地银行股份的业绩开始大幅下滑,国际投资者可能会趁着目前内地银行股业绩还不错的时候出手。因此美国银行此时抛售也不是没有这种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地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

  对于银行股的走势,东吴证券分析师刘增军认为,目前看还处于弱势震荡,整体上涨空间不大,未来走强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流动性的改善,二是宏观经济进一步回升。

  (文/表 记者 李婧暄)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