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业面临海外机遇 外资机构仍看好中国银行业

2013年09月12日 08: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多位业内人士11日参加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虽然近期有机构抛售中资银行股,但这一现象背后不少机构都存在自身的财务因素,总体来看外资机构仍看好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抛售银行股原因复杂

  近期外资机构抛售中资银行股的行为引发了论坛现场的激烈讨论。花旗集团高级顾问William R.Rhodes表示:“近期跨国银行抛售或者清空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性持股,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中国银行业缺乏信心,而是他们真的需要资金。”他表示,近期跨国银行在本国积极筹资,是为了去杠杆化并达到本国的监管要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抛售中资银行股筹钱。

  近年来不少外资机构大举减持中资银行股份。截至目前,建行、工行及中行三大国有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均已退出,目前仅汇丰仍然持有交通银行19%的股份。今年5月,高盛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持有的工商银行股份。高盛通过多次减持工行股份获利已达百亿美元,而2006年工行在港上市之前,高盛购入工行股份的成本价是25.8亿美元。此外,中行战略投资者之一的瑞银在其三年锁定期刚刚结束,就大举减持完全退出;而另一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紧随瑞银脚步,也全部出清中行H股。

  参会业内人士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清仓中资银行股份,一方面与外资战略投资者自身财务因素、企业转型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源于对中国利率市场化加速将削弱银行竞争力的担忧。另外,外资机构对于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担忧也是导致减持的重要原因。2013年A股中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大型银行不良贷款较上年末增加224.25亿元。尽管如此,多数外资机构在中资银行股的投资获利丰厚,他们的退出并不意味着不看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

  银行业面临海外机遇

  有外资机构人士认为,看好中资银行股的长期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其在中国境内的发展稳健,还源于近年来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中国正日渐融入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采购全球化慢慢走向销售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我们面临跟随企业走出去的机遇。而在此过程中有企业的品牌传播非常重要,除了银行的服务和信誉,也有必要通过一些广告让大家熟悉你。所以现在世界一些主要的机场,下飞机以后就可以看到工商银行大幅广告。”据他介绍,最近几年,工商银行在全世界40个国家设立了380个分支机构,有超过一万名员工,其中进行了13次收购兼并,95%左右是各国本土的员工。

  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此前表示:“今后5到10年将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关键机遇期。”截至2012年末,共有16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了1050家机构,数量约为改革开放之初的6.6倍。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资银行海外机构覆盖了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级机构146家,二级机构904家。从整体来看,以中行、工行为代表的五大行仍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预计,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加快海外分支机构布局,力争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银行就表示,未来3-5年,中行将努力使其海外业务所占比重升至30%左右,包括将海外业务税前利润、海外营业收入等提升至总量的三成。 陈莹莹

【编辑:张艳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