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汇丰及东亚银行获批建自贸区支行

2013年10月14日 09:2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监管层再放两只“温顺老虎” 中外机构设置模式出现差别

  在花旗银行和星展银行之外,自贸区再度出现外资银行的身影。上周末,记者从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证实,两家均已获监管批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行,其中汇丰透露支行预期将于2014年初开业。分析称,汇丰和东亚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开拓业务的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内建立网点本就在预期之中,并且上述4家外资银行均属“温顺的老虎”,它们更着重于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应不会为短期利益采取过激行为。而在机构设置模式上,与中资银行设立分行不同的是,外资银行“清一色”采取设立“成本低、速度快”的支行模式。

  “数量低于预期”被打破

  汇丰向本报记者证实,已获监管批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点。汇丰中国副董事长、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表示,汇丰希望尽快完成筹建工作,通过新网点来满足区内客户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并积极参与区内银行业的创新试点项目。

  据汇丰透露,自贸区支行预期将于2014年初开业,在开业初期将侧重面向企业客户提供国际化的银行服务。随着区内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和细化,新支行的服务和业务也将相应逐步扩展。

  东亚也表示,获得监管部门关于设立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行的筹建批复。

  上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8家中资银行,以及花旗银行、星展银行等2家外资银行,成为首批获准设自贸区机构的银行。

  汇丰和东亚获批之后,自贸区的中外银行格局变成“8:4”,在首批落地后半个月内,汇丰、东亚获批筹建,这打消了业界此前关于“外资行获批的数量低于预期”的疑虑。事实上,汇丰和东亚是最先被传出有可能在自贸区设立机构的外资银行,只不过在首批的名单中,“风头”被花旗和星展“夺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获批的4家外资银行都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属于“温顺的老虎”,“这几家银行熟知中国市场的规则,它们清楚正确发挥自己的能量,对中外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孙立坚说,预计4家外资银行在具体业务开展上更着重于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应不会为短期利益采取过激行为。

  外资行集体青睐支行模式

  有消息称,南洋商业银行、瑞士银行等也在进行自贸区网点布局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构设置模式上,与中资银行设立分行不同的是,外资银行“清一色”采取设立支行的模式。一家获准筹建支行的外资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该行内部曾就设立分行还是支行进行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在监管政策细节仍有待明晰的背景下,还是选择了成本低、速度快的支行模式”。

  据记者了解,在银行体系内,新设支行与分行所需的投资金额差异较大。

  专家观点

  “渐进式”增加开放度

  孙立坚判断,不排除是监管层通过这种“渐进式”放开的模式来慢慢增加业务的开放度,“支行接触的业务范围肯定是小于分行的,放开太快难免会带来监管上的难度,这要有一个过程”。

  但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自贸区内的机构业务与区外业务应该是有较大区别的,但既然设立的是支行,就要归“上海分行”管理,按照支行经营范围与分行保持一致的原则,未来支行业务创新会否受到限制?

  按照银监会此前的表态,“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子行、分行、专营机构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外资银行支行升格为分行。研究推进适当缩短区内外资银行代表处升格为分行以及外资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年限要求”,即使外资银行现在设立的是支行,随着业务落地,向“分行”甚至是“独立法人”演变都是可能的路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自贸区短期内仍将是以机构审批落地为主,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是机构落地与业务牌照审批同时推进。

  对于银行在自贸区开展的具体业务,业内人士认为,最重要的创新将集中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试点上。(记者 刘新宇)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