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风险配置重于资源配置 金融创新需稳节奏强机制

2013年10月17日 14:3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互联网金融会否颠覆传统银行业、民营银行应该设立多少家……在“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上,与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相关的话题成为全场热议焦点。

  监管者与被监管者或许永远针锋相对。金融机构期待监管方式转变,民营资本期盼准入门槛降低,而越来越多的监管人士指出,改革需要在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中国式”金融改革更是需要合理的节奏。

  监管层及专家呼吁,面对金融行业所处的高风险市场,民营金融亟需“冷思考”。尤为重要的是,包括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机制需要尽快推出。

  银行改革需合理节奏

  中国金融改革到底需要怎样的节奏?这引发了多位出席“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的专家和业内人士的热议。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认为,中国金融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的方向明确,而当前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找好创新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平衡点”。

  徐诺金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目前已进入“大竞争”时代,进入一个机构分抢“蛋糕”的时代。他称,十多年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始终是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仅从我国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已经不能说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极度垄断。“比如我们的国有五大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份额现在已经不足50%了。”

  不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仍认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过度垄断的问题。而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就必须要破除过度垄断因素。“中国现在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最难的就是化解既得利益群体的制约和阻碍改革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也表示,中国金融在结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上均面临着重大缺陷。

  第一,中国金融结构是刚性的,缺乏充分吸收风险的弹性能力,主要表现在产品层面上,尤其证券化的产品比重太低了。“判断一个国家的金融能力不在于它的资源配置能力,而在于它的风险配置能力,若金融体系吸收风险的能力很弱,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就是落后的。”第二,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还是比较低,包括融资、投资活动以及定价机制。第三,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还是不够高,我国大规模改革的时代已然来临。“虽然前面也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和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对民营银行热需冷思考

  金融改革带来的最大惊喜无疑是一系列金融创新,及多元化金融主体的诞生。徐诺金坦言,“无论是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作为监管部门都是抱着一种支持和呵护的态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需要研究怎么平衡它的节奏。”他还表示,金融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不应该是充分竞争,而应是有限竞争,因为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彻底解决好金融机构的倒闭和退出问题。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直言,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民营金融发展着实需要“冷思考”。目前,民营企业申请建立民营银行的热情非常高,阿里巴巴、苏宁、京东、腾讯、美的、格力等知名企业均有意建立民营银行。即使相关政策真能落地,民营银行的设立与发展可能也并非易事。毕竟放开准入门槛是一回事,市场发展又是另一回事。在既有的金融体系下,中国的民营银行在发展初期可能很难争取到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地方政府深度介入民营银行的设立,也可能带来诸多问题。

  吴晓求表示,“目前上市银行市盈率、市净率都在不断创新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民营企业难道不需要考虑一下,进入银行业以后的发展问题吗?”对此,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建议,民营企业不应盲目进入金融银行业,因为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国家持股比例较高,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民营资本。如此,既向民营资本开放了金融业,又避免了一系列潜在风险。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更是直言,金融业的高额利润是吸引各路资本的原因之一。2012年三季度数据显示,沪深两市银行业上市企业资本回报率是16.59%,确实很高,但资产利润率很低,只有0.99%。

  “历史上,国家曾给了民营资本许多次参与金融的机会,但并没有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从1980年代开始,特别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对民资完全开放,发起成立城市信用社没有任何身份的限制,街道企业、私人企业都可以发起设立城市信用社,后来城市信用社出了很多风险和坏账。唯独一个例外就是民生银行,但是民生银行的背景是工商联,所有的经营管理者都是由工商联推荐,最开始去的都是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大区行长,而它的股东并没有经营的实际权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浙江、上海等地时发现,许多民营企业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热情虽高,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某些企业甚至抱着“办了银行企业就不缺钱”的目的。浙江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多元化,监管部门乐见其成,但是对于“动机不纯”的民营资本却“不得不防”。“我们希望资质优良的民营企业申办民营银行,并且希望他们有较好的银行治理结构,尤其是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的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多数社会公众所认为的,民营银行设立能降低目前的市场融资成本,真正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功能。徐诺金直言,“高利率并非只源于垄断,并不是金融机构数量多了,利率就一定会降低。”曹远征认为,今后的利率可能还会很高,因为利率终究是一个市场,新的利率曲线仍旧是由市场利率推动。

  配套制度亟待推出

  包括徐诺金在内的监管层人士均认为,当前探讨金融改革,有几个绕不开的问题,包括怎么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怎么解决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等。

  多数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改革之所以不能盲目推进,因为包括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都亟待推出。一位央行人士透露,其实各有关部门已就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各个主要方面,包括覆盖范围、赔付限额、保险保率、存款保险基金的管理运用、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等基本形成一致意见,而具体推出则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也需要创造一些宏观的条件和氛围。存款保险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央行未来的宏观调控基准利率的体系还在讨论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成形。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不仅需要考虑费率问题,还需要考虑在怎样的时间节点和情况下推出,能够尽可能降低其对市场产生的波动。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存款保险制度会在2014年推出,保险费总额可能在人民币存款基础(企业和家庭存款)的1至2个基点之间,即银行业的保费成本约为94亿元至188亿元。陈莹莹 赵静扬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