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冰冷的规定为何要靠生命去“唤醒”

2013年10月22日 17: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继西安一老人被抬进银行改密码后,近日广东高州又有一中风老人被迫“亲自取款”,最后竟不幸猝死银行。尽管涉事银行为此专门修改了操作规范,简化了老弱病残等特殊对象的服务程序,但老人无辜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类似的种种冰冷规定,还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才能唤醒?

  无论是“改密码必须本人到场”,还是“取款要亲自上门”,规定只是针对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当客户变成了一位无法言语、不能动弹的重病老人,类似条款显然存在设置不合理和操作不现实。银行方面无视客户困难,一味强调“规章制度”,其实就是在推卸责任。与其说是不合理的规定扼杀了同情和理解,不如说是一贯的强势,导致了必然的淡漠。

  再“硬”的制度也不能拿生命来冒险,再多的理由也不足以超越人性和常情。“中风老人亲自取款猝死”也好,“沈阳社保局让8旬瘫痪办证老汉到医院体检”也罢,看似极端的个案,折射出的却是冰冷的现实和社会公众的普遍不满。

  尊重生命,不仅是现代服务的基本理念,更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底线。遗憾的是,当前人们在生活中频繁遭遇各种冰冷的规定。“病危患者不经家属签字不予手术”“临盆孕妇无准生证只能长途返乡生子”等等,操作者无不严格按照规矩办事,办事者却屡屡遭遇无奈,甚至让生命陷入危险。一些制度的设计往往出于操作便利和自我保护,当“盈利”“免责”变成最高价值取向,道德便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

  再多言之灼灼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伤及生命和尊严的借口。多一些关怀体贴和人性化服务,才能让冰冷的规定增加点温情和温度。只看到制度,而看不到生命;只尊重制度,而不尊重生命,悲剧的伏笔其实早已埋在规章的细节深处,悲剧的发生或许只是早晚的事情。 (记者姜琳、郑玮娜)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