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营银行面临生存难题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2013年10月28日 11:02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银行对民资敞开闸门,腾讯、苏宁、美的、雨润等各行各业疯抢而入,冀望分一杯羹。但看起来很美的这波民营银行热潮,将遭遇严格监管、残酷竞争以及利率市场化混战“三座大山”,民营银行一出生就面对如何生存的难题。

  在银行巨头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夹击下,民营银行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与创新成为美好的理想,其天生品牌、风控的弱势,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只能靠高收益吸引客户,高风险随之而来,民营银行或将迎来倒闭甚至破产。

  生于厮杀与混战

  “先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民营银行互相厮杀一番,能活下来的再与传统的银行业来PK!”10月24日,一位银行业人士刚刚完成一轮调研,他认为民营银行并不如外界看起来那么美好,在当今银行业的格局之下,它们不但不足以掀起浪花,还将遭受惨烈竞争之痛。

  民营银行首先要面对的是野蛮生长、互相厮杀的互联网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激烈从不断抬高的收益率可见一斑。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此前以4%-5%的收益率称雄市场,但百度将货基预期收益率抬高至8%,“余额宝”独美的时代或将终结。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厮杀拼抢客户的杀手锏只有一个,那就是抬高收益率压倒对手,民营银行一出生便要遭遇互联网金融劲敌。

  接下来将是存款利率的放开,对稚嫩的民营银行来说更是“压力山大”。上述券商研究员称,大中型银行稍微抬高存款利率,便会如吸金石一样吸进海量资本,品牌弱势之下的小银行就只能以高利率揽客,高利率揽客只能投资高收益产品,从而进入高风险的魔咒之中。上述券商人士认为,“那个时候才是民营银行、P2P噩梦的开始,所以现在尽管放手让他们去成立、去成长。”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民企纷纷抢滩银行,无非是冲着赚钱而来,“就是想提高一下资产收益率,零售2%的收益率太低了,他们对银行10%以上的收益率羡慕不已。但实际上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不能异地扩张,监督会使得你很难受!”上述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民营银行起步阶段,首先将是有限定的区域性经营,即使批准全国经营,其起步涉及的也只是少数几个地区。然而在监管指标上,将与全国性银行的要求一样,都要受到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硬指标的约束,那么民营银行的风控人员、风控框架、模型等等各方面都要跟上,这对小型银行来说都是无形的压力。

  由于区域经营的限制,无法进行全国性资源调配,那么民营银行的利差将基本是固定的,盈利就很难做上去。同时作为区域性银行,民营银行竞争的直接对手,将是大中型银行以及城商行等,城商行又与当地政府关系很好,民营银行的短板显而易见。

  民营银行持续的融资压力将会如影随形,“银行融资的渠道无非一线市场和二级市场,而上市还遥不可及,那么最终又涉及股权的问题。”上述银行业人士认为民营银行将会持续面对融资的压力。

  上述券商人士认为在外界将民营银行的意义想象得过于重大,实际上银行业对此并无压力。

  美式破产或到来

  美国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倒闭破产成为常事。而在我国,银行倒闭屈指可数,成为高收益的“不倒翁”行业,但未来这一现象有望在民营银行加入之后破除。

  “其实只要存款利率放开,从国外经验来看,会有很多很多小银行破产。他们要提高自身的负债成本,必须寻找高收益的资产,那么风险马上就出来了。”上述银行业人士认为。在美国,银行倒闭是家常便饭,今年截至8月倒闭数量已达18家,而去年有51家银行倒闭,自金融危机之后其银行倒闭共有数百家之多。但上述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认为,中国的银行模式与美国运行规则不同,所以并非引进民营银行,甚至允许倒闭就能解决竞争与创新问题。

  民资杀入民营银行,先是以为能够抢到一块肥肉,如果面对赚钱难甚至破产的命运,会否最终使民资出走银行业呢?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随着民营银行的放开,最终也会出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民营银行业,即使有民资撤出,其他的民资又会进来,“关键是把银行公众利益受损害和银行自身的利益分隔屏蔽,那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就非常重要!”

  据新华网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