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化并非人民币升值主要原因

2013年10月29日 07: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此起彼伏,社会各界对此多有讨论。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大家关注不多。经过分析可知,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民币升值,但长期来看,两者相关性有限,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根本因素仍然是我国贸易结构与经济基本面状况。

  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升值有一定相关性。我们先看两个时期的市场情况。一是10月份以来的行情,今年10月9日人民银行与欧洲央行签署了规模3500亿美元的中欧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央行宣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经历了4个月的横盘后升值0.21%,突破6.11关口,创下2013年内单日最大升值幅度。另一个是去年上半年,人民币出现阶段性贬值,连续12日“跌停”。同期,香港人民币存款出现连续下降,从2011年11月的6273.02亿元人民币降至2012年4月份的5523.72亿元人民币。因此,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在短期内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则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人民币升值,两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但长期来看,两者关联性并不大。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并非依靠人民币升值就行:第一,经济规模名列前茅,国家信用等级高,经济稳定,必须取得国际投资者信任。第二,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比重,国际结算需求大。第三,金融市场繁荣、稳定。金融衍生工具和结构性产品丰富,并且金融体制相对健全和完善。国际投资者有丰富的人民币标价资产可供选择以及高效畅通的渠道。因此,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是拓展金融市场深度与广度,而非依赖人民币升值。

  同时,人民币长时期处于升值区间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首先,从进出口贸易来看,顺差国的货币有升值需求。根据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一国不可能同时满足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大目标。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但贸易项下持续顺差导致了类似的结果。如果要维持币值稳定,央行需要大量回收外币,被动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当央行更想保证政策独立性时,就需要容许汇率一定程度的升值。我国长期保持贸易项下顺差国地位,企业长期维持净结汇需求。外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3274亿美元,累计售汇10548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2726亿美元。第二,根据利率平价理论,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有升值倾向。由于美国经过几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流动性泛滥,加上美联储、欧央行维持低利率政策,美元、欧元的收益率比较低。而我国资金面仍然偏紧,市场利率高于欧美水平。息差套利吸引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卖出外币。第三,国际压力,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将自己大量贸易逆差归咎于人民币被低估,并以此作为谈判筹码换取其他方面的好处。

  因此,从形成原因上讲,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升值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间接来看,两者都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如果国际投资者看好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前景,即便短期内出现汇率利空因素,国际投资者仍然愿意持有人民币作为长期储备货币,或者结算货币。如果我国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不仅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造成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悲观预期,人民币贬值在所难免。日元当年的情况便是如此,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迅速崛起,日元国际化快速推进,同时日元大幅升值,撇开“广场协议”的影响,日元仍有升值压力。但是上世纪90年中后期,日本经济出现衰退,日元汇率进入宽幅震荡行情,但是日元国际化迅速退步,日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以及国际储备的水平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综上,我们要正确认识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简单建立在人民币升值基础上,而人民币的币值能否稳定更多依赖于经济基本面的发展状况。

【编辑:陈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